|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29页 |
| ·甘草附子汤简介 | 第11-20页 |
| ·甘草附子汤方源考证 | 第11-12页 |
| ·甘草附子汤各单味药简介 | 第12-20页 |
| ·中药复方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 ·拆方研究 | 第20页 |
| ·谱效学研究 | 第20-21页 |
| ·血清药理学和血清化学研究 | 第21页 |
| ·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研究 | 第21-22页 |
|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简介 | 第22-27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22-23页 |
| ·薄层色谱法 | 第23页 |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23-24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4页 |
| ·质谱技术 | 第24-2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 第2章 甘草附子汤化学成分的分析 | 第29-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3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30-31页 |
| ·甘草附子汤化学成分的分析 | 第3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甘草附子汤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44-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附子汤各药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 第47-50页 |
| ·电喷雾质谱法测定甘草附子汤各药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 第50-56页 |
| ·药液pH对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甘草附子汤中多糖类成分和有机酸类成分的测定 | 第57-6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57页 |
|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 ·甘草附子汤各提取液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59-60页 |
| ·甘草附子汤各药材提取液中总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60-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5章 总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所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