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数字艺术传播论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绪论第11-15页
 一、 研究缘起第11页
 二、 数字艺术传播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一) 数字艺术的界定第11-13页
  (二) 艺术传播的界定第13-14页
  (三) 数字艺术传播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第一章 数字艺术传播概述第15-29页
 一、 传媒环境第15-19页
 二、 传播者第19-23页
 三、 媒介第23-24页
 四、 数字艺术内容形态第24-29页
第二章 数字艺术传播媒介第29-37页
 一、 数字艺术传播媒介的主要类型第29-33页
 二、 数字艺术传播媒介的基本特征第33-35页
  (一) 多媒体第33页
  (二) 互动性第33页
  (三) 分众化第33-34页
  (四) 虚拟性第34页
  (五) 非受限性第34页
  (六) 开放和共享第34-35页
  (七) 以人为本第35页
 三、 数字艺术传播媒介的社会现实影响第35-37页
  (一) “媒介即讯息”第35-36页
  (二) “宅男宅女”与网络成瘾第36-37页
  (三) 手机中“毒”第37页
第三章 数字艺术传播模式解析第37-50页
 一、 “5w”直线模式与循环互动模式第38-40页
  (一) “5w”直线模式第38-39页
  (二)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第39-40页
 二、 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的系统模式第40-41页
 三、 数字艺术的传播模式第41-45页
  (一) 数字艺术的传播过程第42-43页
  (二) 数字艺术传播的系统模式第43-45页
 四、 数字艺术信息传播机制第45-50页
第四章 数字艺术受众分析第50-62页
 一、 数字艺术受众观第50-52页
 二、 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第52-60页
  (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第52-53页
  (二) 数字艺术与受众心理第53-56页
  (三) 数字艺术与受众需求第56-60页
 三、 数字艺术受众的发展趋势第60-62页
  (一) 数字艺术受众的扩大化第60-61页
  (二) 数字艺术受众的细分第61-62页
第五章 数字艺术和原子艺术的跨媒介传播第62-72页
 一、 数字艺术的原子传播第62-66页
  (一) 网络文学的原子传播第62-65页
  (二) 数字游戏的原子传播第65-66页
  (三) 数字图像的平面印刷第66页
 二、 原子艺术和数字艺术的双向传播第66-70页
  (一) 纸质原子艺术上网第66-68页
  (二) 音乐及视听艺术的数字传播第68-69页
  (三) 原子艺术对数字艺术的影响第69-70页
 三、 数字艺术和原子艺术的和谐共存第70-72页
小结第72页
注释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心雕龙》的文学接受理论研究
下一篇: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洛丽塔》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