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

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绪论第6-17页
 (一) 研究缘起第6页
 (二) 研究对象第6-7页
 (三)研究过程第7-12页
  1. 国内的准备工作第7-8页
  2. 在新西兰的田野工作第8-12页
  3. 回国后的案头工作第12页
 (四)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2-14页
 (五)研究方法第14-15页
 (六) 研究意义第15-17页
一、库克岛传统鼓乐的研究背景第17-22页
 (一) 地理环境第17-19页
 (二)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文化背景第19-22页
二、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乐器类型第22-31页
 (一) “卡阿拉”(Ka’ara)第23-24页
 (二)“托克里”(Tokere)第24-26页
 (三) “帕提”(Pate)第26-27页
 (四)“塔基鲁阿”(Takirua)第27页
 (五) “帕乌”(Pa’u)和“帕乌蒙卧”(Pa’u Mango)第27-29页
 (六) “提尼”(Tini)第29-31页
三、库克群岛岛传统鼓乐的音乐特征第31-35页
 (一) 鼓乐的表演类型第31-32页
  1. 作为舞蹈的伴奏乐器进行表演第31-32页
  2. 单纯的鼓乐表演第32页
 (二) 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音乐结构分析第32-35页
四、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音乐价值和身份认同第35-42页
 (一) 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生存现状第35-38页
  1. 以“奥拉马”为个例,来看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本土生存现状第35-36页
  2. 以乔治的鼓乐教学为个例,来看新西兰的库克群岛移民音乐文化的现状第36-37页
  3. 以“中-新会议”为例,来看库克群岛传统鼓乐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第37-38页
 (二) 三重文化背景下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音乐价值体现第38-40页
 (三) 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身份认同第40-42页
五、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的多维度传承手段第42-45页
 1. 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第42页
 2. 学校教育体系下的传承方式第42页
 3. 专业的传统鼓乐教学第42-43页
 4. 新型的传承手段第43-45页
结论第45-47页
 1. 乐队的精简和逐渐完善第45页
 2. 商业化的发展态势第45-46页
 3. 传承手段的立体化趋势第46页
 4. 作为移民音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第46-47页
结束前的思考第47-49页
参考资料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二十世纪以来曲艺音乐文化在天津的变迁--以北方鼓曲为例
下一篇:湘地的昆曲--以湖南省昆剧团之湘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