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抽真空系统的性能评价与增效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符号说明 | 第14-16页 |
| 1. 引言 | 第16-21页 |
| ·凝汽器抽真空系统简介 | 第16-18页 |
| ·抽真空系统 | 第16页 |
| ·水环式真空泵 | 第16-18页 |
| ·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 ·凝汽器漏气对真空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真空泵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 ·工作介质温度 | 第22页 |
| ·吸入气体温度 | 第22页 |
| ·真空泵吸气压力 | 第22-23页 |
| ·真空泵的极限抽吸压力 | 第23页 |
| ·真空泵转速 | 第23页 |
| ·工作介质的物理性质 | 第23页 |
| ·提高真空泵性能的措施 | 第23-29页 |
| ·降低真空泵工作液温 | 第23-25页 |
| ·降低真空泵吸入气体温度 | 第25-26页 |
| ·串联大气喷射器 | 第26-27页 |
| ·优化运行方式 | 第27-2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3. 凝汽器抽真空系统的性能评价 | 第31-45页 |
| ·性能评价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 ·性能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 ·凝汽器压力 | 第32页 |
| ·抽气容量 | 第32页 |
| ·发电标准煤耗率 | 第32-34页 |
| ·抽蒸汽空气份额比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35-44页 |
| ·工作水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37-39页 |
| ·漏入空气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39-41页 |
| ·吸气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41-42页 |
| ·抽气份额比的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 ·计算结果验证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4. 增效方法之喷水冷凝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 第45-55页 |
| ·喷水冷凝技术前后比较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 ·喷水前后抽气容量变化 | 第46-47页 |
| ·喷水前后发电标准煤耗率 | 第47-48页 |
| ·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 ·增效效果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 | 第48-51页 |
| ·经济性变化规律 | 第51-52页 |
| ·方案设计计算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5. 增效方法之新工作介质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 第55-76页 |
| ·往工作水加添加剂增效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65页 |
| ·几个相关概念的介绍 | 第55-56页 |
| ·新的增效方案的提出 | 第56-57页 |
| ·加添加剂技术前后比较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58-64页 |
| ·加添加剂技术可行性结论 | 第64-65页 |
| ·更换新的工作介质实现增效的可行性研究 | 第65-73页 |
| ·工作介质的选择 | 第65-66页 |
| ·乙二醇真空泵增效比较模型的建立 | 第66-69页 |
|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 ·乙二醇真空泵设计 | 第71-72页 |
| ·更换工作介质技术可行性结论 | 第72-73页 |
| ·各种增效方法经济性比较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6页 |
| 6. 全文总结与建议 | 第76-79页 |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7-78页 |
| ·展望和建议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83-8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