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甲壳素/壳聚糖的分子修饰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8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特性及其应用第14-19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特性第14-16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结构第14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第14-15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粘度第15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溶解性质第15-16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第16-19页
       ·保健食品基料第17页
       ·食品加工助剂第17-18页
       ·水处理第18页
       ·食品保鲜剂第18-19页
       ·食品添加剂第19页
       ·应用展望第19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季铵化及其应用第19-22页
     ·壳聚糖季铵化常用的3种方法第20-21页
     ·甲壳素/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的性质及应用第21-22页
   ·天然抗氧化剂第22-24页
     ·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2页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22-24页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性能和研究进展第24-26页
     ·壳聚糖的抑菌机理第24页
     ·壳聚糖抑菌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4-25页
       ·脱乙酰度第25页
       ·分子量第25页
       ·溶液浓度第25页
     ·研究现状及展望第25-26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第26-28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壳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测定第28-38页
   ·材料与试剂第28-29页
     ·壳聚糖的选择与溶液配制第28页
     ·仪器与试剂第28-29页
       ·主要试剂第28-29页
       ·仪器与设备第29页
   ·测定方法第29-31页
     ·抗氧化活性测定第29-31页
       ·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第29-30页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第30页
       ·铁氰化钾还原法(或普鲁士兰法)评价还原能力第30页
       ·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第30-31页
     ·抑菌性能测定第31页
       ·菌株处理第31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31页
       ·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6页
     ·抗氧化性能第31-35页
       ·抑制亚油酸氧化能力第31-32页
       ·DPPH清除能力第32-34页
       ·还原力第34-35页
       ·H_2O_2清除能力第35页
     ·抑菌性能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甲壳素/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38-57页
   ·水溶性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第39-43页
     ·仪器与试剂第39页
       ·主要试剂第39页
       ·仪器与设备第39页
     ·方法第39-41页
       ·甲壳素的制备第39页
       ·水溶性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第39-40页
       ·FT-IR测定第40页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GPC)测定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3页
       ·FT-IR结果第41-42页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结果第42-43页
   ·抗氧化能力测定第43-51页
     ·仪器试剂第44页
       ·主要试剂第44页
       ·仪器与设备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抑制亚油酸氧化能力第44-46页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第46-48页
       ·还原力第48-49页
       ·H_2O_2清除能力第49-50页
     ·本节小结第50-51页
   ·NHT-CHITOSAN与DPPH自由基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及作用后新生成物分离第51-57页
     ·仪器与试剂第51-52页
       ·主要试剂第51-52页
       ·仪器与设备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53页
       ·不同抗氧化剂对DPPH清除作用的测定第52页
       ·产物的初步分离与特征吸收峰鉴定第52页
       ·HPLC色谱条件第52-53页
       ·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不同抗氧化剂对DPPH清除作用第53-54页
       ·目的产物初步分离后特征峰鉴定第54-55页
       ·HPLC定性分析目的产物结果第55-56页
     ·本节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OHT-CHITIN与NHT-CHITOSAN的抑菌性能研究第57-69页
   ·材料与仪器第57页
     ·材料与试剂第57页
     ·仪器与设备第57页
   ·实验方法第57-59页
     ·菌株处理第58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58页
     ·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第58页
     ·抑菌作用与时间的关系第58-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7页
     ·MIC与MBC测定结果第59-62页
       ·不同浓度OHT-chitin与NHT-chitin对四种供试菌菌液浊度的影响第60页
       ·MBC结果第60-62页
     ·OHT-chitin与NHT-chitosan抑菌作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62-67页
       ·OHT-chitin抑菌作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62-64页
       ·NHT-chitosan与四种供试菌作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64-67页
   ·讨论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总结第69-70页
   ·创新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压致水产品源副溶血弧菌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
下一篇: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