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新型生态浮岛设计、应用效果及微生物机理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8页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状第13-14页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第14-15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15-16页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现状第16-18页
   ·生态浮岛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生态浮岛类型第18-19页
     ·生态浮岛除污效果第19-20页
     ·生态浮岛设计优化第20-21页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静态实验条件下的水质改善效果第23-34页
   ·前言第23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实验装置第23-25页
     ·实验材料第25-26页
     ·实验测量及采样设计第26-27页
     ·分析方法第27-28页
   ·结果与讨论第28-32页
     ·COD净化效果分析第28-29页
     ·氮的净化效果分析第29-31页
     ·总磷的净化效果分析第31-32页
     ·溶解氧变化趋势第32页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动态实验下不同实验组的长期运行效果研究第34-42页
   ·前言第34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实验装置第34-35页
     ·实验材料第35页
     ·实验样品采集第35页
     ·分析方法第35-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1页
     ·新型生态浮岛污染物平均去除率第37-38页
     ·新型生态浮岛对污染物的去除特征第38-40页
     ·不同系统的植物生理指标对比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新型生态浮岛对污染物的承载力研究第42-51页
   ·前言第42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实验装置第42-43页
     ·实验材料第43页
     ·实验样品采集第43页
     ·分析方法第43-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COD的去除效果第44-45页
     ·氮的去除效果第45-46页
     ·总磷的去除效果第46-47页
     ·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研究第47-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新型生态浮岛改善水质微生物机理研究第51-62页
   ·前言第51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1-56页
     ·样品的采集第51页
     ·实验材料第51-52页
     ·实验方法第52-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1页
     ·提取DNA的凝胶电泳分析第56页
     ·总细菌PCR扩增第56-57页
     ·阳性克隆子菌落PCR第57-58页
     ·克隆文库中微生物种群分布特征第58页
     ·生物膜载体上微生物的特征第58-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结论第62-64页
   ·展望第64-65页
附图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解性有机质对不同类型土壤吸附Cu2+和Pb2+的影响机制研究
下一篇:酶抑制结合荧光猝灭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有机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