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流浪儿童救助模式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论第10-23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7页
  1. 国内流浪儿童研究综述第11-13页
  2. 国外流浪儿童研究综述第13-17页
 (三)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第17-21页
  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理论基础第18-21页
 (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21页
  1. 研究创新之处第21页
  2. 研究不足之处第21页
 (五) 论文结构第21-23页
一、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分类与生存状况第23-28页
 (一) 社会排除理论视角下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第23-25页
  1. 家庭与贫困第23-24页
  2. 学校与教育第24页
  3. 社会第24-25页
 (二) 流浪儿童的界定与分类第25-26页
 (三) 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第26-28页
二、流浪儿童救助状况分析第28-32页
 (一) 建国以来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演变第28-29页
 (二) 中国流浪儿童救助状况第29-30页
  1. 流浪儿童救助法律法规日渐完善、生存权益得到保障第29页
  2. 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第29页
  3. 实质性的救助项目日益增多,流浪儿童得到更多实惠第29-30页
 (三) 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存在的不足第30-32页
  1. 救助过程中儿童参与度不高第30页
  2. 救助系统体系化程度低第30-31页
  3. 缺少对离开照管青少年的后续服务与支持第31页
  4. 流浪儿童救助项目中缺乏NGOs组织的参与第31-32页
三、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构建与救助计划的制定第32-39页
 (一) 建立高效的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体系第32-34页
 (二) 救助计划的制定第34-39页
  1. 计划前的评估第35-37页
  2. 评估的过程第37页
  3. 计划的内容第37-39页
四、流浪儿童救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39-53页
 (一) 预防第40-41页
 (二) 街头救助第41-44页
 (三) 安置方式及选择第44-50页
  1. 回归原生态家庭第44-45页
  2. 收养第45页
  3. 机构照管第45-50页
 (四) 离开照管机构的后续服务第50-53页
  1. 离开照管走向社会的准备第51页
  2. 住宿支持第51-52页
  3. 资金和行为支持第52页
  4. 教育与技能培训第52-53页
五、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与式治理:基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三化同步”战略实施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湖北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为表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