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途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创新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第11-19页 |
| ·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功范例 | 第13-16页 |
| ·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简介 | 第14页 |
| ·纽约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特点 | 第14-16页 |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第16-19页 |
| ·发达地区 | 第16-18页 |
| ·欠发达地区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31页 |
|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概念解析 | 第19-20页 |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20-24页 |
| ·政府 | 第20-21页 |
| ·各成员馆 | 第21页 |
| ·计算机网络 | 第21-22页 |
| ·业务管理系统软件 | 第22-24页 |
| ·公共图书馆服务 | 第24页 |
|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及其内涵 | 第24-28页 |
| ·面向成员馆的服务 | 第24-25页 |
| ·面向图书馆员的服务 | 第25-27页 |
| ·面向读者的服务 | 第27-28页 |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途径 | 第31-64页 |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3页 |
| ·面向政府的可行性 | 第31-32页 |
| ·面向读者的可行性 | 第32页 |
| ·面向成员馆的可行性 | 第32-33页 |
| ·面向图书馆员的可行性 | 第33页 |
| ·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 第33-38页 |
| ·资源共享的主要内容 | 第33-34页 |
| ·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 第34-38页 |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 | 第38-54页 |
| ·图书馆柜面服务平台 | 第38-44页 |
| ·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 第44-48页 |
| ·手机图书馆服务平台 | 第48-49页 |
| ·电话咨询服务平台 | 第49-50页 |
| ·自主学习服务平台 | 第50-54页 |
| ·我国公共图书馆组织管理机制建设 | 第54-56页 |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 第56-64页 |
| ·组织保障机制 | 第57页 |
| ·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 | 第57-61页 |
| ·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 | 第61-62页 |
| ·技术保障机制 | 第62页 |
| ·人才保障机制 | 第62-63页 |
| ·评估反馈机制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64-6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64页 |
|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