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论文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理性行为理论 | 第12-13页 |
·计划行为理论 | 第13-15页 |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 | 第15-16页 |
·自我效能相关研究 | 第16页 |
·消费者创新性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一般创新性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特定创新性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评价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东亚银行网上银行现状的分析 | 第19-29页 |
·东亚银行的Porter五力分析研究 | 第19-24页 |
·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不断加剧 | 第19-20页 |
·替代产品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 第20-21页 |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第21-22页 |
·客户(购买者)的要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 第22-23页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增强 | 第23-24页 |
·东亚银行网上银行的SWOT分析 | 第24-27页 |
·优势分析 | 第24-25页 |
·劣势分析 | 第25-26页 |
·机遇分析 | 第26-27页 |
·威胁分析 | 第27页 |
·东亚银行网上银行现状分析结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 第29-38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 | 第30-36页 |
·态度 | 第30-34页 |
·消费者创新性 | 第34页 |
·感知行为控制 | 第34-35页 |
·感知有用性 | 第35页 |
·感知易用性 | 第35-36页 |
·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 | 第36页 |
·研究假设总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问卷调研与分析方法 | 第38-42页 |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38-40页 |
·问卷的结构 | 第38-40页 |
·研究对象 | 第40页 |
·问卷前测 | 第40-41页 |
·问卷的正式发放和回收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42-57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5页 |
·性别 | 第42页 |
·教育程度 | 第42页 |
·来源 | 第42-43页 |
·月生活支出费 | 第43-44页 |
·使用网上银行的历史 | 第44-45页 |
·调查问卷的效度、信度分析 | 第45-49页 |
·数据的效度分析 | 第45-48页 |
·信度分析 | 第48页 |
·统计描述 | 第48-49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态度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消费者创新性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0页 |
·感知行为控制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0页 |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0-51页 |
·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1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实证结论 | 第54-57页 |
·态度与使用意愿 | 第54-55页 |
·消费者创新性与使用意愿 | 第55页 |
·感知行为控制与使用意愿 | 第55-56页 |
·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 | 第56页 |
·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愿 | 第56-57页 |
第七章 东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对策研究 | 第57-67页 |
·管理建议 | 第57-65页 |
·产品的改进 | 第58-60页 |
·网上银行使用性的改良 | 第60-63页 |
·网上银行服务的创新 | 第63-64页 |
·提高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 第64-65页 |
·东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对策综述 | 第65-6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消费者对东亚银行网上银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