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国内外土壤盐渍化概况 | 第8页 |
| ·作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 ·作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作物对盐胁迫的反应 | 第9页 |
| ·作物的耐盐机制 | 第9-10页 |
| ·作物耐盐性鉴定及筛选指标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作物耐盐性农艺性状指标研究 | 第10-11页 |
| ·作物耐盐性生化指标研究 | 第11-12页 |
| ·作物耐盐性遗传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作物耐盐性的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 第12页 |
| ·作物耐盐性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QTL定位原理与方法 | 第13-16页 |
| ·分子标记 | 第14页 |
| ·作图群体 | 第14-15页 |
| ·QTL定位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 ·性状考察 | 第17-19页 |
| ·耐盐级别标准及调查时期 | 第17-18页 |
| ·植株性状的调查 | 第18-19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 ·相对耐盐率的计算 | 第19页 |
|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0-40页 |
| ·亲本植株性状的平均表现及差异性 | 第20-21页 |
| ·亲本茎叶性状的平均表现及差异性 | 第20页 |
| ·亲本根部性状及黄叶性状的平均表现及差异性 | 第20-21页 |
| ·DH系各性状的平均表现及差异性 | 第21-25页 |
| ·DH系茎叶性状的平均表现及差异性 | 第21-23页 |
| ·DH系茎叶性状的平均表现及分布 | 第21-22页 |
| ·DH系茎叶性状的差异性 | 第22-23页 |
| ·处理条件下,DH系根部性状及黄叶性状的表现及差异性 | 第23-24页 |
| ·DH系根部性状及黄叶性状性状的平均表现及变异 | 第23-24页 |
| ·DH系根部性状及黄叶性状的差异性 | 第24页 |
| ·DH系相对耐盐率及耐盐级别的平均表现及变异 | 第24-25页 |
| ·DH系相对耐盐率的平均表现及分布 | 第24-25页 |
| ·DH系耐盐级别的差异性 | 第25页 |
| ·DH系各耐盐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 ·DH系耐盐性的聚类分析 | 第26-34页 |
| ·盐处理条件下DH系植株性状主成分的聚类分析 | 第26-29页 |
| ·盐处理条件下,DH系植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26-28页 |
| ·盐处理条件下DH系植株性状主成分的聚类分析 | 第28-29页 |
| ·DH系植株性状相对耐盐率的聚类分析 | 第29-34页 |
| ·DH系植株性状相对耐盐率的主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 ·DH系相对耐盐率主成分的聚类分析 | 第30-34页 |
| ·大麦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34-40页 |
| ·对照条件下,植株性状相关QTL的定位 | 第34-35页 |
| ·处理条件下,植株性状相关QTL的定位 | 第35-38页 |
| ·植株性状相对耐盐率相关QTL的定位 | 第38-39页 |
| ·耐盐级别相关QTL的定位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 第40-44页 |
| ·大麦DH群体各系及亲本间的耐盐性差异 | 第40页 |
| ·关于大麦耐盐性相关性状的QTL | 第40-41页 |
| ·大麦耐盐性鉴定方法的探讨 | 第4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