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城市热岛效应 | 第8-9页 |
| ·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 | 第8页 |
| ·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 ·热岛监测方法 | 第10-12页 |
| ·城市热岛监测的常规方法 | 第10-11页 |
| ·遥感监测方法 | 第11-12页 |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城市绿化与热岛关系研究 | 第12页 |
| ·NDVI与热岛关系研究 | 第12-13页 |
| ·城市绿量与热岛关系研究 | 第13-14页 |
| ·景观格局与城市热岛关系研究 | 第14页 |
| ·最新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2 引言 | 第17-20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 ·地表亮温的反演 | 第23页 |
| ·热力场分级 | 第23-24页 |
|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 第24页 |
| ·NDVI计算 | 第24页 |
| ·斑块边沿剖线提取 | 第24页 |
| ·热场效应分析 | 第24-25页 |
| ·生物量的获取 | 第25-2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51页 |
| ·马鞍山市热岛空间分布研究 | 第26-31页 |
| ·马鞍山市热力分布格局 | 第26-27页 |
| ·马鞍山市区地面亮温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 第27-29页 |
| ·马鞍山市建成区地面亮温演变分析 | 第29-31页 |
| ·热力场演变与土地格局的关系:利用土地利用图结合热力场分布图分析 | 第31-35页 |
| ·马鞍山市绿地率变化 | 第31-33页 |
| ·绿地率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分析 | 第33-35页 |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热岛效应关系研究 | 第35-40页 |
| ·不同城市绿地斑块的热效应分析(以2010年为例研究马鞍山主要山林、公园的热效应) | 第40-51页 |
| ·斑块对周边温度场影响范围研究 | 第40-42页 |
| ·不同绿地斑块的面积与热场效应辐射范围的关系比较 | 第42-45页 |
| ·山林斑块周长、形状景观指数与辐射范围的关系 | 第45-46页 |
| ·不同绿地斑块的生物量与辐射范围的关系比较 | 第46-48页 |
| ·绿地斑块周边的土地利用格局与其热场辐射范围的关系 | 第48-51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1-55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5页 |
| ·相关研究内容的探讨 | 第52-53页 |
| ·关于缓解热岛效应措施的探讨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