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寻租现象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设计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结构设计 | 第12-13页 |
2 理论基础——寻租理论 | 第13-22页 |
·寻租理论起源 | 第13-15页 |
·早期寻租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布坎南的寻租理论 | 第14-15页 |
·寻租的定义 | 第15页 |
·寻租的层次和特征 | 第15-16页 |
·寻租的层次 | 第15页 |
·寻租的特征 | 第15-16页 |
·寻租的社会成本分析 | 第16-20页 |
·哈伯格的垄断的社会成本模型——哈伯格三角形 | 第16-17页 |
·莱宾斯坦X非效率理论 | 第17-18页 |
·塔洛克的寻租社会成本模型 | 第18-19页 |
·布坎南的社会成本分析 | 第19-20页 |
·寻租活动的影响 | 第20页 |
·国内外对寻租的理论的研究 | 第20-22页 |
·国外寻租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国内寻租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3 理论基础——博弈理论 | 第22-26页 |
·博弈论定义 | 第22页 |
·博弈论发展 | 第22-23页 |
·早期研究 | 第22页 |
·近代发展 | 第22-23页 |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博弈论的分类 | 第24页 |
·博弈论的局限 | 第24-26页 |
4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寻租行为理论分析 | 第26-40页 |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寻租产生的背景 | 第26-29页 |
·计划经济时期——租金潜伏时期 | 第26-27页 |
·双轨制时期——租金萌芽和活跃时期 | 第27-28页 |
·市场经济时期——租金加速时期 | 第28-29页 |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企业对政府寻租的路径依赖 | 第29-34页 |
·创租 | 第29-30页 |
·寻租和护租——罗利—托里森模型 | 第30-31页 |
·抽租—麦克切斯尼的抽租模型 | 第31-32页 |
·租金耗散 | 第32-33页 |
·企业对政府寻租的路径依赖 | 第33-34页 |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寻租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34-38页 |
·非权力寻租者的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权力寻租者的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对上述两个模型的总结 | 第38页 |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寻租的影响 | 第38-40页 |
·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 第38-39页 |
·对政治的负面影响 | 第39-40页 |
5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三方博弈分析 | 第40-46页 |
·国有企业改革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 | 第40-41页 |
·关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定性描述 | 第41-42页 |
·政府、购买者及寻租者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 | 第42-46页 |
·基本假设 | 第42页 |
·博弈三方战略描述及分析 | 第42-44页 |
·博弈均衡解的经济含义 | 第44-4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