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代位权与仲裁理论概述 | 第15-25页 |
·代位权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代位权的概念、性质及特征 | 第15-17页 |
·代位权的制度价值、功能及成立要件 | 第17-18页 |
·代位权的诉讼标的 | 第18-19页 |
·代位权行使相关制度规则 | 第19-21页 |
·仲裁概述 | 第21-24页 |
·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 第21-23页 |
·仲裁的性质与功能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代位权诉讼与仲裁协议效力的冲突分析 | 第25-33页 |
·代位权诉讼与仲裁协议效力的冲突形式 | 第25-28页 |
·仅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仲裁协议 | 第26页 |
·债权人与债务人及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均存在仲裁协议 | 第26-28页 |
·仅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存在仲裁协议 | 第28页 |
·我国代位权行使立法现状及其弊端 | 第28-30页 |
·我国关于代位权行使的立法现状 | 第28-29页 |
·我国相关立法弊端 | 第29-30页 |
·关于代位权仲裁行使方式的学术争议 | 第30-32页 |
·反对说 | 第30-31页 |
·赞同说 | 第31页 |
·笔者观点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代位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33-49页 |
·代位权理论对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论证 | 第33-36页 |
·从代位权性质特征认识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33-34页 |
·从代位权成立要件透视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34页 |
·从代位权行使剖析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34-35页 |
·从代位权的价值取向影射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35-36页 |
·仲裁理论对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论证 | 第36-39页 |
·从仲裁的本质理解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36-37页 |
·从仲裁的特征分析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37-38页 |
·从仲裁的价值取向印证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38-39页 |
·从国际趋势验证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39页 |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 | 第39-44页 |
·客观看待仲裁协议的意思自治原则 | 第39-42页 |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对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理论支撑 | 第42-44页 |
·关于代位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法理学分析 | 第44-47页 |
·从“法无禁止即自由”引证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44页 |
·从公平正义原则论证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44-45页 |
·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分析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45-46页 |
·从法经济学角度阐释代位权仲裁解决机制的合理性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代位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立法与实践支撑 | 第49-54页 |
·国内相关立法、仲裁规则与实践支撑 | 第49-51页 |
·国内相关法规与仲裁规则 | 第49-50页 |
·国内实例分析 | 第50-51页 |
·国外相关立法、仲裁规则与实践支撑 | 第51-53页 |
·国外相关立法 | 第51-52页 |
·国外相关仲裁规则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代位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建构 | 第54-62页 |
·代位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整体建构 | 第54-55页 |
·允许代位权人介入债务人与次债务人间的仲裁程序 | 第55-59页 |
·重新审视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 | 第55-56页 |
·代位权人介入仲裁程序的条件 | 第56页 |
·代位权人介入仲裁的程序设置 | 第56-59页 |
·代位权仲裁程序的具体设置 | 第59-60页 |
·赋予债权人代位仲裁请求权 | 第59页 |
·债权人代位仲裁请求权的合理限制 | 第59页 |
·代位权仲裁程序中的审查制度 | 第59-60页 |
·实践中的障碍及解决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