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填筑路堤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粉煤灰路用工程性状试验研究 | 第16-36页 |
·粉煤灰的理化特性 | 第16-20页 |
·粉煤灰的物理特性 | 第17-18页 |
·粉煤灰化学特性 | 第18-20页 |
·贵州主要电厂粉煤灰工程特性 | 第20-34页 |
·天然休止角 | 第20页 |
·渗透性及毛细水上升高度 | 第20-21页 |
·液塑限 | 第21-22页 |
·粉煤灰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 | 第22-23页 |
·粉煤灰强度特性试验 | 第23-31页 |
·粉煤灰路堤的承载力试验 | 第31-32页 |
·粉煤灰压缩特性试验 | 第32-34页 |
·粉煤灰环境特性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粉煤灰路堤典型断面及稳定性分析 | 第36-53页 |
·粉煤灰路堤典型断面及防排水研究 | 第36-38页 |
·粉煤灰路堤典型断面研究 | 第36-37页 |
·粉煤灰路堤防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 第37-38页 |
·路堤稳定性分析概述 | 第38-42页 |
·极限平衡法 | 第39-40页 |
·数值分析法 | 第40-42页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42页 |
·粉煤灰路堤稳定性分析 | 第42-52页 |
·粉煤灰路堤的破坏形式 | 第42-45页 |
·粉煤灰路堤稳定性分析 | 第45-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粉煤灰路堤应力与变形分析 | 第53-72页 |
·岩土材料应力变形分析方法简述 | 第53页 |
·岩土的本构关系 | 第53-57页 |
·岩土的本构关系简介 | 第53-57页 |
·Mohr-Coulomb 材料模型 | 第57页 |
·PLAXIS 计算分析 | 第57-63页 |
·PLAXIS 方法简介 | 第57-58页 |
·粉煤灰路堤应力变形数值分析 | 第58-63页 |
·粉煤灰路堤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 第63-68页 |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简介 | 第63-64页 |
·离心模型试验 | 第64-67页 |
·离心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实体工程观测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研究及经济分析 | 第72-84页 |
·依托工程项目概况 | 第72-73页 |
·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研究 | 第73-81页 |
·粉煤灰路堤施工准备 | 第73页 |
·隔离层施工 | 第73-74页 |
·粉煤灰填筑体施工 | 第74-79页 |
·粘土护坡施工 | 第79-80页 |
·排水盲沟施工 | 第80页 |
·封层施工 | 第80页 |
·搭接处理 | 第80-81页 |
·其他工程施工 | 第81页 |
·粉煤灰路堤经济分析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