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概述 | 第9-10页 |
·国内外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结构体系 | 第14-16页 |
第二章 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 第16-25页 |
·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第16-20页 |
·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 第16页 |
·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背景 | 第16-18页 |
·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内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内容 | 第19-20页 |
·山岭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 第20-23页 |
·隧道施工安全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OHSMS与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 第23页 |
·有助于隧道施工管理标准化 | 第23-24页 |
·有助于隧道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 | 第24页 |
·有助于施工企业管理现代化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山岭隧道安全危险源识别研究 | 第25-37页 |
·山岭隧道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方法 | 第25页 |
·山岭隧道特殊地质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 | 第25-36页 |
·塌方危险因子核对表 | 第26-28页 |
·突水(泥、石)危险因子核对表 | 第28-30页 |
·瓦斯爆炸危险因子核对表 | 第30-32页 |
·岩爆危险因子核对表 | 第32-33页 |
·高地温危险因子核对表 | 第33-36页 |
·危险因子的筛选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山岭隧道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 第37-52页 |
·安全评价的概述 | 第37-40页 |
·安全评价的内容 | 第37页 |
·安全评价的目的 | 第37-38页 |
·安全评价的特点 | 第38-39页 |
·安全评价的程序 | 第39-40页 |
·山岭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40-45页 |
·山岭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0-41页 |
·山岭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41-45页 |
·山岭隧道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45-49页 |
·层次分析法(AHP)的简介 | 第45-46页 |
·递阶层次的构建 | 第46-47页 |
·判断矩阵的构造 | 第47-48页 |
·权重值的求解 | 第48-4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型和步骤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筠连县梅家坳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研究 | 第52-66页 |
·梅家坳隧道工程概况 | 第52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2-66页 |
·安全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52-57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 | 第57-66页 |
第六章 戴明PDCA循环的应用 | 第66-73页 |
·山岭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66-68页 |
·戴明PDCA循环 | 第66页 |
·戴明PDCA循环的特点 | 第66-67页 |
·戴明PDCA循环的步骤 | 第67-68页 |
·戴明PDCA循环在山岭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第68-69页 |
·梅家坳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完善 | 第69-73页 |
·梅家坳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 第69-70页 |
·梅家坳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 | 第70-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