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股市场IPO长期表现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8-20页 |
·本文主要创新 | 第18页 |
·本文主要不足 | 第18-20页 |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22-28页 |
3. 新股长期弱势现象的理论分析 | 第28-40页 |
·基于质疑“有效市场假说”视角的分析 | 第28-36页 |
·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分析 | 第29-32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 第32-36页 |
·基于坚持“有效市场假说”视角的分析 | 第36-40页 |
·Fama的“坏模型”理论 | 第37页 |
·Schulzt的“伪计算市场能力”假说 | 第37-40页 |
4. 新股长期弱势的判定 | 第40-49页 |
·判定新股长期弱势的计量指标 | 第40-42页 |
·常用的计量指标回顾 | 第40-42页 |
·本文计量指标的选取 | 第42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2-43页 |
·超额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个股日超额收益率 | 第43-44页 |
·个股累积超额收益率 | 第44-45页 |
·样本组合日超额收益率 | 第45页 |
·样本组合累积超额收益率 | 第45-46页 |
·新股长期弱势的判定 | 第46-49页 |
5. 新股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64页 |
·变量的选取及模型的构建 | 第49-54页 |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49页 |
·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49-51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51-53页 |
·多重共线性检验及补救 | 第53-54页 |
·新股长期表现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4-62页 |
·新股上市一年的长期表现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7页 |
·新股上市二年的长期表现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新股上市三年的长期表现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2页 |
·实证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62-64页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实证研究的不足 | 第63-64页 |
6. 政策建议 | 第64-72页 |
·规范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行为 | 第64-67页 |
·加快机构投资者建设 | 第64-65页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第65-66页 |
·规范中介机构的发展 | 第66-67页 |
·证券市场管理层归位尽责 | 第67-72页 |
·完善新股发行体制 | 第67-69页 |
·健全IPO信息披露机制 | 第69-70页 |
·完善保荐制度 | 第70页 |
·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