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刑法中的背信犯罪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8页 |
五、本文结构 | 第8-10页 |
第一章 背信罪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背信罪的立法考察 | 第10-15页 |
一、背信罪的起源 | 第10-11页 |
二、各国背信罪的立法考察 | 第11-14页 |
三、我国背信犯罪的立法考察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背信罪的基本概念 | 第15-20页 |
一、关于背信罪概念理解的差异 | 第15-17页 |
二、国内对于背信罪概念之误解 | 第17-18页 |
三、背信罪概念之厘清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德日普通背信罪研究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德日普通背信罪概述 | 第20-22页 |
一、德国普通背信罪概述 | 第20-21页 |
二、日本普通背信罪概述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德日普通背信罪的本质学说 | 第22-27页 |
一、权限滥用况 | 第22-24页 |
二、背信说 | 第24-25页 |
三、内部的信任关系说 | 第25-26页 |
四、背信的滥用权限说 | 第26页 |
五、意思内容决定说 | 第26-27页 |
六、事务处理说 | 第27页 |
第三节 德日普通背信罪的构成要件 | 第27-31页 |
一、背信罪的犯罪主体 | 第27-28页 |
二、背信犯罪的犯罪行为 | 第28页 |
三、背信罪所造成的财产上的损害 | 第28-29页 |
四、背信罪的主观目的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刑法中的特殊背信罪及其司法认定 | 第31-43页 |
第一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 第32-36页 |
一、本罪的犯罪构成 | 第32-34页 |
二、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 第36-38页 |
一、本罪的犯罪构成 | 第36-38页 |
二、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 第38页 |
第三节 违法运用资金罪 | 第38-40页 |
一、本罪的犯罪构成 | 第38-40页 |
二、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 第40页 |
第四节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 第40-43页 |
一、本罪的犯罪构成 | 第40-41页 |
二、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背信犯罪的立法完善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增设普通背信罪的探讨 | 第43-48页 |
一、我国现行刑法对背信行为缺乏规制 | 第43-45页 |
二、我国增设普通背信罪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分析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增设普通背信罪的立法设计 | 第48-52页 |
一、增设普通背信罪的构想 | 第48页 |
二、普通背信罪的犯罪构成 | 第48-50页 |
三、普通背信罪的刑罚配置 | 第50-52页 |
第三节 我国现有四个特殊背信罪的完善 | 第52-54页 |
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完善 | 第52-53页 |
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完善 | 第53页 |
三、违法运用资金罪的完善 | 第53页 |
四、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的完善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