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聚类算法的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设计指标 | 第13页 |
1.4 论文组织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聚类分析算法的设计基础 | 第15-25页 |
2.1 心电信号相关知识 | 第15-20页 |
2.1.1 心电信号的形成原理 | 第15-16页 |
2.1.2 心电信号的特征 | 第16-17页 |
2.1.3 心电信号的采集 | 第17-19页 |
2.1.4 常见心律失常 | 第19-20页 |
2.2 聚类分析概述 | 第20-22页 |
2.2.1 聚类分析概念 | 第20-21页 |
2.2.2 聚类分析度量方法 | 第21-22页 |
2.3 聚类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3.1 基于划分的方法 | 第22-23页 |
2.3.2 基于层次的方法 | 第23页 |
2.3.3 基于密度的方法 | 第23页 |
2.3.4 基于网格的方法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形态学模板聚类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 第25-33页 |
3.1 数学形态学的概念 | 第25页 |
3.2 心电向量矩阵 | 第25-26页 |
3.3 参数预处理 | 第26-27页 |
3.4 特征参数提取 | 第27页 |
3.5 形态学模板聚类方法 | 第27-31页 |
3.5.1 形态学模板匹配原理 | 第27-28页 |
3.5.2 正常心拍提取 | 第28-29页 |
3.5.3 模板提取 | 第29-30页 |
3.5.4 心拍形态学模板匹配 | 第30-31页 |
3.5.5 室早心拍提取 | 第31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密度聚类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 第33-45页 |
4.1 密度聚类概念 | 第33页 |
4.2 密度聚类数学模型 | 第33-36页 |
4.2.1 核函数与密度计算 | 第33-35页 |
4.2.2 距离计算 | 第35页 |
4.2.3 中心点识别 | 第35-36页 |
4.3 密度聚类方法 | 第36-43页 |
4.3.1 数据集的选取 | 第36-38页 |
4.3.2 特征参数选取 | 第38页 |
4.3.3 参数预处理 | 第38-39页 |
4.3.4 密度聚类步骤 | 第39-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45-59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45-46页 |
5.2 算法评价标准 | 第46-47页 |
5.3 心电聚类算法测试 | 第47-56页 |
5.3.1 形态学模板聚类算法测试 | 第48-49页 |
5.3.2 密度聚类算法测试 | 第49-55页 |
5.3.3 聚类算法测试结果分析 | 第55页 |
5.3.4 与其它结果对比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页 |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59页 |
6.3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