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诊断学论文

多导联移动心电设备的QRS波检测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4页
        1.2.1 QRS波检测算法的国内外动态第11-13页
        1.2.2 特征波形检测算法在自动诊断中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第13-14页
        1.2.3 目前QRS波检测算法在动态心电图机中面临的问题第14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及章节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心电信号相关原理及技术介绍第17-26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心电产生的生理学原理及波形特征第17-21页
        2.2.1 心电信号的产生第17-19页
        2.2.2 心电图波形及其主要特征第19-21页
    2.3 移动心电设备的波形检测技术第21-24页
        2.3.1 移动心电设备采集系统第21-22页
        2.3.2 移动心电设备自动分析技术第22-23页
        2.3.3 移动心电设备QRS波检测流程第23-24页
    2.4 标准心电数据库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多导联融合滤波设计第26-36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导联噪声分析第26-27页
        3.2.1 噪声来源及分类第26页
        3.2.2 噪声频带范围第26-27页
    3.3 基于数字滤波器的噪声预处理设计第27-30页
    3.4 基于独立元分析的导联选择第30-32页
        3.4.1 独立元分析第30-32页
        3.4.2 峭度分析与导联选择第32页
    3.5 算法抗噪性能讨论第32-35页
        3.5.1 环境噪声下的性能第32-34页
        3.5.2 病变波形下的性能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特征波形增强算法第36-45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自适应白化滤波器第36-37页
    4.3 非线性自适应滤波器设计第37-41页
        4.3.1 前馈神经网络第37-39页
        4.3.2 模板选择与训练第39页
        4.3.3 模板匹配算法第39-41页
    4.4 算法优化第41-44页
        4.4.1 线性信号和非线性信号滤波效果分析第41-43页
        4.4.2 神经网络各层节点数的选取第43页
        4.4.3 神经网络各层学习步长的选取第43-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动态阈值特征波检测策略第45-52页
    5.1 引言第45页
    5.2 传统R波峰检测策略第45-47页
        5.2.1 传统阈值检测原理第45-47页
        5.2.2 传统阈值检测缺点第47页
    5.3 动态阈值更新策略第47-51页
        5.3.1 基于概率分布的阈值调节策略第47-49页
        5.3.2 RR间期的概率分布对阈值检测的影响第49-50页
        5.3.3 动态阈值参数设计第50-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测试结果与讨论第52-57页
    6.1 引言第52页
    6.2 算法测试结果第52-53页
    6.3 与其他算法对比第53-54页
    6.4 误差来源及检测位置精度分析第54-56页
        6.4.1 误差来源分析第54页
        6.4.2 检测位置精度分析第54-56页
    6.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7.1 全文总结第57-58页
    7.2 研究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第60-64页
参考文献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区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群组干预模式研究
下一篇:心电信号聚类算法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