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茶皂素简介 | 第12页 |
·茶皂素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茶皂素的光谱特性 | 第12页 |
·茶皂素纯化方法的研究 | 第12-15页 |
·正丁醇萃取法 | 第13页 |
·重结晶法 | 第13页 |
·絮凝剂法 | 第13页 |
·硅胶柱层析法 | 第13-14页 |
·大孔树脂吸附法 | 第14页 |
·超滤膜法 | 第14-15页 |
·茶皂素定量方法的研究 | 第15-16页 |
·重量分析法 | 第15页 |
·比色法 | 第15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5页 |
·高效薄层色谱法 | 第15-16页 |
·茶皂素结构的研究 | 第16-17页 |
·茶皂素活性的研究 | 第17-22页 |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 | 第18页 |
·溶血和鱼毒作用 | 第18页 |
·抗菌杀虫作用 | 第18-19页 |
·抗渗-消炎-镇痛作用 | 第19-20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20-21页 |
·抑制酒精吸收及保护胃肠-肝脏的作用 | 第21页 |
·降低高血压及高血脂症作用 | 第21-22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超滤膜和大孔树脂法纯化油茶皂素的研究 | 第23-42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茶皂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27页 |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25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25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5-26页 |
·市售油茶皂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加样回收实验 | 第26-27页 |
·超滤膜纯化油茶皂素的研究 | 第27-31页 |
·超滤前药液预处理 | 第27页 |
·超滤液干浸膏的测定 | 第27页 |
·超滤膜分离操作参数的选择 | 第27-29页 |
·反渗透膜分离操作参数的选择 | 第29-30页 |
·超滤膜法与正丁醇萃取法纯化油茶皂素的比较研究 | 第30-31页 |
·大孔树脂纯化油茶皂素研究 | 第31-41页 |
·树脂的预处理 | 第31页 |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31-33页 |
·大孔树脂纯化油茶皂素条件的优化 | 第33-40页 |
·梯度洗脱方式的确定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油茶皂素水解条件优化与水解产物纯化分离研究 | 第42-5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油茶皂素碱水解条件优化 | 第42-44页 |
·碱用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3页 |
·水解时间的影响 | 第43-44页 |
·碱水解最优条件的确定 | 第44页 |
·油茶皂素酸水解条件优化 | 第44-47页 |
·盐酸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盐酸溶液用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水解温度的影响 | 第46页 |
·水解时间的影响 | 第46页 |
·最优水解条件确定 | 第46-47页 |
·油茶皂素碱水解产物的酸水解 | 第47页 |
·油茶皂素碱水解产物、酸水解产物及皂苷元的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泡沫试验 | 第47页 |
·Molish 反应 | 第47页 |
·Libermann Burchard 反应 | 第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油茶皂素碱水解产物、酸水解产物及皂苷元的分离纯化 | 第48-52页 |
·碱水解产物的纯化分离 | 第48-49页 |
·酸水解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49-51页 |
·油茶皂苷元的纯化分离 | 第51-52页 |
·结构鉴定 | 第52-56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5页 |
·熔点 | 第55页 |
·质谱分析 | 第55页 |
·核磁图谱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油茶皂素及水解产物的降血脂和消炎镇痛活性研究 | 第57-6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油茶皂素及水解产物降血脂作用活性研究 | 第57-60页 |
·动物模型及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检测指标和方法 | 第5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镇痛实验 | 第60-61页 |
·消炎实验 | 第61-62页 |
·油茶皂素及水解物溶血性实验 | 第62-63页 |
·2%兔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 | 第62页 |
·样品液的制备 | 第62页 |
·体外溶血试验法(分光光度法)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油茶皂素及水解产物抗氧化作用及机理探讨 | 第64-7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4页 |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 | 第64-66页 |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64-6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体外抗氧化实验 | 第66-70页 |
·DPPH 消除自由基活性 | 第66-68页 |
·ABTS+·清除能力测定 | 第68-70页 |
·降血脂抗氧化作用机理探讨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