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 创新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7-24页 |
一、 旅游解说概述 | 第17-18页 |
(一) 旅游解说概述 | 第17页 |
(二) 旅游解说的类型 | 第17页 |
(三) 旅游解说的功能 | 第17-18页 |
二、 旅游解说系统概述 | 第18-20页 |
(一) 旅游解说系统 | 第18-19页 |
(二) 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 | 第19-20页 |
三、 遗址公园 | 第20-24页 |
(一) 遗址公园的概念 | 第20页 |
(二) 遗址公园分类 | 第20-22页 |
(三) 遗址类公园本身特性分析 | 第22页 |
(四) 遗址类公园旅游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遗址公园解说系统要素分析 | 第24-34页 |
一、 解说受众 | 第24-25页 |
(一) 人口学特征 | 第24页 |
(二) 游客的旅游动机 | 第24-25页 |
二、 解说对象 | 第25-26页 |
三、 解说媒介 | 第26-33页 |
(一) 人工媒介 | 第26-27页 |
(二) 非人工媒介 | 第27-33页 |
四、 解说组织 | 第33页 |
五、 解说环境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 | 第34-42页 |
一、 解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一) 真实性原则 | 第34页 |
(二) 游客导向性原则 | 第34-35页 |
(三) 和谐性原则 | 第35页 |
(四) 信息表达趣味性原则 | 第35页 |
二、 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分析 | 第35-39页 |
(一) IFM 解说系统结构模式(Information Flow Model) | 第36-37页 |
(二) SMRM 解说系统构建模式(Sender Message Reciever Media) | 第37-38页 |
(三) 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 | 第38-39页 |
三、 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机理分析 | 第39-42页 |
(一) 解说对象是构建基础 | 第39页 |
(二) 解说内容是认知关键 | 第39页 |
(三) 解说组织是运行保障 | 第39-40页 |
(四) 解说媒介是实现路径 | 第40页 |
(五) 解说受众是服务对象 | 第40-41页 |
(六) 解说反馈是更新诉求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实证—赵王城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 | 第42-49页 |
一、 赵王城公园资源概况 | 第42-43页 |
(一) 宫城构成 | 第42-43页 |
(二) 古城历史 | 第43页 |
(三) 赵王城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 第43页 |
二、 赵王城遗址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现状 | 第43-47页 |
(一) 解说现状 | 第43-45页 |
(二) 游客对解说系统的评价 | 第45-47页 |
三、 赵王城遗址公园解说系统的改进 | 第47-49页 |
(一) 完善解说媒介 | 第47页 |
(二) 完善解说组织 | 第47页 |
(三) 建立反馈体系 | 第47-4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一、 结论 | 第49页 |
二、 展望 | 第49-51页 |
(一) 完善解说理论知识 | 第49页 |
(二) 将解说理论与实证进行更好的结合 | 第49-50页 |
(三) 构建更加科学的解说系统 | 第50页 |
(四) 建立科学的解说评估体系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一、 著作类 | 第51页 |
二、 学位论文类 | 第51-52页 |
三、 期刊论文类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