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23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 ·国外农业产业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 ·国内农业产业化研究 | 第17-19页 |
|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 第19-21页 |
|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 第19-20页 |
| ·国内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研究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 2.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界定 | 第23页 |
|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 | 第23-24页 |
| ·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4-25页 |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 ·产业关联理论 | 第26-27页 |
| 3 庆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第27-32页 |
| ·庆云县概况 | 第27-28页 |
| ·庆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第28-32页 |
| 4 庆云县农业产业化实证分析 | 第32-43页 |
| ·建立庆云县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2-34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32页 |
| ·可比性原则 | 第32页 |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2-33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33页 |
| ·导向性原则 | 第33页 |
| ·综合性原则 | 第33-34页 |
| ·庆云县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4-37页 |
| ·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指标 | 第35页 |
| ·农业经济发展及生产水平指标 | 第35-36页 |
|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指标 | 第36页 |
| ·生产经营规模化指标 | 第36页 |
| ·农业科技进步指标 | 第36-37页 |
| ·农业生产外向化指标 | 第37页 |
| ·市场体系指标 | 第37页 |
| ·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评价 | 第37-38页 |
| ·庆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测度 | 第38-39页 |
| ·庆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 第40页 |
| ·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 第40页 |
| ·龙头企业有待进一步壮大 | 第40页 |
| ·农产品附加值低 | 第40-41页 |
| ·农业经济发展与生产水平指标较低 | 第41页 |
| ·生产经营规模化指标高低不齐 | 第41页 |
| ·农业生产外向化指标较低 | 第41页 |
| ·农民组织化、农业标准化程度低 | 第41-42页 |
|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2-43页 |
| 5.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43-48页 |
| ·美国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43-44页 |
| ·美国农业概况 | 第43页 |
| ·农工商一体化模式和发达的农业合作社 | 第43-44页 |
| ·政府积极引导农业走向市场化 | 第44页 |
| ·日本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44-48页 |
| ·日本农业概况 | 第44-45页 |
| ·农协的系统服务 | 第45页 |
| ·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和建立多样化农业 | 第45-46页 |
| ·减少农药等的使用,增加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认证 | 第46-48页 |
| 6 对策与建议 | 第48-51页 |
| ·积极协调庆云县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保障庆云县农业产业化均衡发展 | 第48页 |
| ·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 | 第48页 |
| ·积极引导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有农业专业知识的人才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工作 | 第48-49页 |
| ·尝试规模化大生产,运用大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第49页 |
| ·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 第49页 |
| ·鼓励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增加企业出口创汇效益 | 第49页 |
| ·健全农业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 第50页 |
| ·运用自身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前发展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