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正交异性板钢箱梁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钢箱梁及正交异性板的典型构造 | 第12-16页 |
·钢箱梁正交异性板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8页 |
·正交异性板的局部稳定问题 | 第16页 |
·正交异性板的疲劳问题 | 第16-17页 |
·钢桥面铺装的耐久性问题 | 第17-18页 |
·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钢箱梁正交异性板的结构布置及力学特点 | 第21-37页 |
·概述 | 第21-22页 |
·结构布置 | 第22-25页 |
·加劲肋的构造 | 第22-24页 |
·横隔板的构造 | 第24-25页 |
·正交异性钢箱梁受力体系的三个分类 | 第25-27页 |
·整体受力体系 | 第25-26页 |
·桥面受力体系 | 第26页 |
·盖板受力体系 | 第26-27页 |
·正交异性板的局部稳定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相关规范设计准则 | 第27-30页 |
·薄板弹性稳定理论以及临界屈曲应力理论解 | 第27-29页 |
·国内外规范有关薄板局部稳定性的设计准则 | 第29-30页 |
·正交异性桥面板沥青铺装的构造形式及主要病害 | 第30-32页 |
·正交异性桥面板常用铺装形式及特点 | 第30-31页 |
·铺装层目前存在的主要病害 | 第31-32页 |
·正交异性板的疲劳验算 | 第32-36页 |
·疲劳验算基本步骤 | 第33页 |
·疲劳验算加载方式 | 第33-34页 |
·疲劳应力幅的计算 | 第34页 |
·疲劳应力幅的处理 | 第34-35页 |
·构造细节的疲劳强度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正交异性桥面板及其铺装的有限元分析 | 第37-64页 |
·概述 | 第37页 |
·正交异性板第一体系受力分析 | 第37-38页 |
·正交异性板第二体系受力分析 | 第38-46页 |
·Pelikan-Esslinger 方法 | 第38-39页 |
·等效格子梁法 | 第39-44页 |
·验算等效格子梁法的适用性 | 第44-46页 |
·局部稳定问题 | 第46-52页 |
·加劲板屈曲临界应力理论解 | 第46页 |
·《道路桥示方书》相关条文说明 | 第46-48页 |
·加劲板模型的屈曲临界应力 | 第48-52页 |
·桥面铺装有限元受力分析 | 第52-62页 |
·力学分析模型 | 第53-54页 |
·纵横向最不利荷载位置 | 第54-56页 |
·铺装层刚度及厚度对其受力的影响 | 第56-59页 |
·正交异性板构件参数对其受力的影响 | 第59-62页 |
·超载对铺装受力的影响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计入桥面铺装影响的正交异性板优化设计 | 第64-85页 |
·概述 | 第64页 |
·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程序实现 | 第64-65页 |
·优化设计基本原理 | 第64-65页 |
·优化设计程序实现 | 第65页 |
·优化对象的结构形式 | 第65-66页 |
·优化设计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66-67页 |
·优化模型1 及其分析结果 | 第67-71页 |
·优化模型1 的约束条件 | 第67-68页 |
·优化模型1 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优化模型2 及其分析结果 | 第71-79页 |
·铺装层的疲劳寿命 | 第71-73页 |
·铺装层疲劳拉应变指标 | 第73-77页 |
·优化模型2 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优化模型的疲劳强度验算 | 第79-83页 |
·疲劳模型a 的疲劳验算 | 第79-82页 |
·疲劳模型b 的疲劳验算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