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 ·氢能——未来的能源载体 | 第14-15页 |
| ·氢的储存 | 第15-18页 |
| ·气态储氢 | 第16页 |
| ·液态储氢 | 第16页 |
| ·固态材料储氢 | 第16-18页 |
| ·金属氢化物 | 第18-20页 |
| ·稀土镧镍系(AB5型) | 第18-19页 |
| ·钛铁系(AB 型) | 第19页 |
| ·钛锆系(AB2型) | 第19页 |
| ·钒基固溶体 | 第19-20页 |
| ·镁系 | 第20页 |
| ·AB3型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20-36页 |
| ·AB3型储氢合金的结构特征 | 第20-26页 |
| ·AB3型合金的储氢性能 | 第26-36页 |
| ·本工作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8-44页 |
| ·实验原材料 | 第38页 |
| ·合金的制备工艺 | 第38-40页 |
| ·熔炼工艺 | 第39页 |
| ·热处理工艺 | 第39-40页 |
| ·储氢合金的测试方法 | 第40-44页 |
| ·成分分析方法 | 第40页 |
| ·相结构及微结构方法 | 第40-41页 |
| ·储氢性能研究 | 第41页 |
|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制备工艺对 RE-Mg-Ni 系合金的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44-59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8页 |
| ·浇铸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 ·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49-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成分对 RE-Mg-Ni 系合金的储氢特性的影响 | 第59-78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成分对 RE-Mg-Ni 系快淬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59-64页 |
| ·镁含量对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 ·不同化学计量比对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 ·成分对 RE-Mg-Ni 系快淬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 第64-69页 |
| ·镁含量对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 第64-67页 |
| ·不同化学计量比对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 第67-69页 |
| ·不同化学计量比 RE-Mg-Ni 系铸锭合金的储氢性能 | 第69-76页 |
| ·不同化学计量比对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69-71页 |
| ·不同化学计量比对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 第71-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五章 RE-Mg-Ni 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8-109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制备工艺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78-90页 |
| ·La_(0.88)Mg_(0.12)Ni_(3.38)Co_(0.63)铸锭合金电化学性能 | 第78-85页 |
| ·La_(0.85)Mg_(0.15)Ni_(3.15)Co_(0.6)快淬合金电化学性能 | 第85-90页 |
| ·镁含量对 LaxMg_((1-x))Ni_(3.15)Co_(0.6)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0-93页 |
| ·稀土元素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3-99页 |
| ·稀土元素取代对 La-Mg-Ni 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3-96页 |
| ·Mm_(0.8)Mg_(0.2)Ni_(3.75)合金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96-99页 |
| ·低自放电镍氢电池用 Nd_(0.85)Mg_(0.15)Ni_(3.65)Al_(0.1)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99-103页 |
| ·Nd_(0.85)Mg_(0.15)Ni_(3.65)Al_(0.1)储氢合金 XRD 分析及 PCT 测试 | 第100-101页 |
| ·Nd_(0.85)Mg_(0.15)Ni_(3.65)Al_(0.1)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101-103页 |
| ·La_(0.85)Mg_(0.15)Ni_(3.15)Co_(0.60)合金电化学机理研究 | 第103-108页 |
| ·La_(0.85)Mg_(0.15)Ni_(3.15)Co_(0.60)合金的循环伏安研究 | 第104-106页 |
| ·La_(0.85)Mg_(0.15)Ni_(3.15)Co_(0.60)合金的交流阻抗研究 | 第106-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109-111页 |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09-110页 |
| ·今后工作设想 | 第110-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
| 附件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