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传播对高校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1-12页
     ·现实意义第12页
     ·研究现状第12-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研究框架、方法和创新点第17-20页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几种网络传播方式对高校形象塑造的表现第20-34页
   ·网络传播的内涵第20-21页
   ·网络传播的特点第21-24页
     ·去中心化第21-22页
     ·及时性第22-23页
     ·传播方式多样性第23页
     ·社群化第23-24页
   ·高校形象第24-27页
     ·高校形象定义探析第24页
     ·高校形象的构成要素第24-25页
     ·基于 CI 理论的高校品牌形象第25-26页
     ·高校形象塑造策略研究第26-27页
   ·几种典型的网络传播方式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第27-34页
     ·网络社区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第27-28页
     ·微博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第28-29页
     ·搜索引擎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第29页
     ·网络视频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第29-30页
     ·网络新闻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第30-31页
     ·多种网络传播方式组合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第31-34页
第三章 网络传播对高校形象塑造影响及原因第34-52页
   ·传统传播与网络传播对高校形象塑造模式比较第34-36页
   ·高校形象现状调查第36-40页
     ·高校形象构成要素的确定第36页
     ·高校形象调查问卷及样本选取第36-37页
     ·调查结果整体分析第37-38页
       ·高校形象在内外公众心目中处于一般水平第38页
       ·内外部公众对高校文化形象的评价存在差异第38页
     ·高校形象现状分析第38-40页
       ·学生形象方面第38页
       ·教职员工形象方面第38页
       ·环境形象方面第38-39页
       ·文化形象方面第39-40页
   ·网络传播对高校形象的影响第40-47页
     ·传受双方第40-42页
       ·信息交流有助于受众了解高校形象的真实现状第40-41页
       ·草根民众有了更多信息表达权,有利于高校正面形象塑造第41-42页
     ·传播内容第42-44页
       ·内容表现形式更丰富,受众对高校形象的解读更全面第42-43页
       ·传播内容更公开,高校信息更透明第43-44页
     ·传播渠道第44-46页
       ·意见表达渠道增加,有利于优化高校形象管理第44-45页
       ·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融合,有利于高校形象传播第45-46页
     ·传播效果第46-47页
       ·信息有效反馈,利于高校及时塑造正面形象第46页
       ·负面信息几何增长,易引发高校形象危机第46-47页
   ·网络传播对高校形象塑造影响的原因分析第47-51页
     ·网络自身具有的环境特点第47-48页
     ·高校塑形过程中对网络传播利用不充分第48-50页
     ·网络舆论容易引发高校形象危机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网络传播下的高校形象塑造策略第52-62页
   ·高校自身层面第52-57页
     ·科学定位大学形象第52-53页
     ·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第53页
     ·重视网络交流互动第53-54页
     ·建立网络预警与反馈机制第54-55页
     ·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第55-56页
     ·提高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第56-57页
   ·网络媒介层面第57-59页
     ·议程设置,积极引导受众第57-58页
     ·整合媒介传播渠道第58-59页
     ·网络媒体自律与他律第59页
   ·社会公众层面第59-62页
     ·提高网络言论的责任意识第59-60页
     ·理性对待高校形象危机第60页
     ·强化社会公众网络自律意识第60-62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69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背景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四川电网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