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锌的电解生产 | 第10-11页 |
·锌的电解生产工艺 | 第10页 |
·锌电解液的组成 | 第10-11页 |
·锌电解液中的杂质种类 | 第11-12页 |
·锌电解液中的金属杂质 | 第11页 |
·锌电解液中的非金属杂质 | 第11页 |
·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 | 第11-12页 |
·锌电解液中杂质的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光学分析法 | 第12页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2-13页 |
·伏安法测定锌电解液中的杂质离子铜镉钴镍 | 第13-15页 |
·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 第13页 |
·伏安法的分类 | 第13-15页 |
·其它分析方法 | 第15页 |
·玻碳电极预处理 | 第15-20页 |
·玻碳电极 | 第15-16页 |
·玻碳电极预处理 | 第16-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差分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锌电解液中铜(Ⅱ)、钴(Ⅱ)和镍(Ⅱ) | 第22-32页 |
·引言 | 第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工作电极预处理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连续扫描的时间间隔 | 第23页 |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 第23-24页 |
·锌试剂加入量的选择及影响机理 | 第24-26页 |
·丁二酮肟(DMG)加入量的选择及影响机理 | 第26-28页 |
·亚硫酸钠的作用及加入量 | 第28-29页 |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29-30页 |
·干扰及消除办法 | 第30页 |
·样品测定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电化学活化玻碳电极表面重现性研究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工作电极研磨抛光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活化与不活化的区别 | 第33-34页 |
·不同活化方法对背景电流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不同活化法处理的玻碳电极用于铜(Ⅱ)的测定 | 第36-39页 |
·电极的修复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丁二酮肟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钻(Ⅱ)和镍(Ⅱ) | 第42-48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表征 | 第43-44页 |
·酸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45-46页 |
·干扰实验 | 第46页 |
·样品测定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纳米氧化铝抛光粉的制备 | 第48-52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页 |
·实验原理 | 第48页 |
·试剂与设备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浓氨水的作用 | 第48-49页 |
·反应温度 | 第49页 |
·粉体的干燥 | 第49页 |
·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 | 第49-50页 |
·自制抛光粉用于电极抛光的效果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