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第9-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实用价值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结构安排 | 第11-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 第11-14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第2章 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的渊源 | 第16-21页 |
| ·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产生与GATT第六条注释 | 第16-18页 |
| ·非市场经济国家 | 第16页 |
| ·非市场经济地位提出与GATT中的反倾销规定 | 第16-18页 |
| ·中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渊源 | 第18-21页 |
| ·美国相关法律对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规定 | 第18-19页 |
| ·中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提出 | 第19-21页 |
| 第3章 中美反倾销问题中"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关规定 | 第21-27页 |
| ·美反倾销法对"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 | 第21-24页 |
| ·"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正常价值的估算 | 第21-22页 |
| ·"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特别规定 | 第22-24页 |
| ·《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定 | 第24-27页 |
| ·倾销价格和成本的确定 | 第24-26页 |
| ·截止时间的确定 | 第26-27页 |
| 第4章 中美之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实质分析 | 第27-32页 |
| ·经济问题的政治化 | 第27-29页 |
| ·隐性的贸易保护目的 | 第29-32页 |
| 第5章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 第32-39页 |
| ·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 第32-36页 |
| ·对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稳定形成不利影响 | 第36-37页 |
| ·干预我国经济政策方针制定 | 第37-39页 |
| 第6章 对策措施 | 第39-46页 |
| ·政府职能层面 | 第39-42页 |
| ·积极参与反倾销规则的制定 | 第39页 |
| ·合理有效的利用外交手段 | 第39-40页 |
| ·充分利用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 | 第40-41页 |
| ·了解并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方式 | 第41页 |
| ·加强商会作用、加强行业协调管理 | 第41-42页 |
| ·企业层面 | 第42-46页 |
| ·加快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和改革 | 第42-43页 |
| ·积极争取提出"市场导向产业测试" | 第43页 |
| ·充分利用有建议选取"替代国"价格的权利 | 第43-44页 |
| ·对不合理的"替代国"选取提出积极抗辩 | 第44-45页 |
| ·积极争取分别裁定税率机会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