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2 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概述 | 第13-18页 |
·食品添加剂的标准 | 第13-14页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 第13页 |
·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准 | 第13-14页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 第14-16页 |
·经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证明,确认其使用无害 | 第14页 |
·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状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无破坏作用 | 第14-15页 |
·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应有明确的检验方法 | 第15页 |
·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 第15页 |
·不得经营和使用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的食品添加剂 | 第15-16页 |
·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 第16-18页 |
·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的现状 | 第16页 |
·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的发展前景 | 第16-18页 |
3 域外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概况 | 第18-31页 |
·法国 | 第18-21页 |
·定义 | 第18-19页 |
·分类 | 第19页 |
·品种 | 第19-20页 |
·质量标准及检测 | 第20页 |
·使用规定 | 第20-21页 |
·美国 | 第21-25页 |
·定义 | 第22页 |
·分类 | 第22-23页 |
·品种 | 第23页 |
·质量标准及检测 | 第23-24页 |
·使用规定 | 第24-25页 |
·欧盟 | 第25-26页 |
·定义 | 第25页 |
·分类 | 第25-26页 |
·品种 | 第26页 |
·质量标准及检测 | 第26页 |
·使用规定 | 第26页 |
·日本 | 第26-28页 |
·定义 | 第26-27页 |
·分类 | 第27页 |
·品种 | 第27-28页 |
·使用规定 | 第28页 |
·域外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借鉴 | 第28-31页 |
4 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之完善 | 第31-39页 |
·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缺少应有的关联性 | 第31-32页 |
·相关法律法规中行政处罚依据方面的漏洞 | 第32页 |
·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内容相对滞后 | 第32-33页 |
·对食品添加剂的法律监管范围不够广泛 | 第33页 |
·对食品添加剂的法律监管力度过于薄弱 | 第33页 |
·缺乏对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制的体系化建设 | 第33-34页 |
·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监管之方向与重心 | 第34-36页 |
·防腐保鲜产业的相关规定 | 第34页 |
·进入一日三餐食品的食品添加剂和配料 | 第34-35页 |
·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配料 | 第35-36页 |
·新形势下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之完善 | 第36-39页 |
·加强我国与欧盟食品添加剂标准数据库建设和差异研究 | 第36页 |
·加快和完善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建设 | 第36-37页 |
·加快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建设 | 第37页 |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 | 第37-38页 |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 | 第38页 |
·对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修改制定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