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刑法适当介入严重民事侵权领域的根据研究 | 第12-22页 |
第一节 从刑法第二次规范性质看刑法适当介入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 第12-15页 |
一、第二次规范性质是刑法重要的特征 | 第12-13页 |
二、刑法介入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从入罪标准看刑法介入的可行性 | 第15-19页 |
一、刑事入罪的标准 | 第16-17页 |
二、刑法介入民事领域的可行性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刑法作为第二次规范介入民事侵权领域的实践 | 第19-22页 |
一、从立法演变的经验看刑法在民事领域的介入 | 第19-20页 |
二、我国的立法实践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正当性研究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恶意欠新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分析 | 第22-24页 |
一、恶意欠薪是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危害现象 | 第22-23页 |
二、恶意欠薪严重危害公民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 第23页 |
三、恶意欠薪严重损害法律的尊严 | 第23-24页 |
四、恶意欠薪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不安定因素 | 第24页 |
第二节 非刑事法律规范对恶意欠薪行为规范的缺效性分析 | 第24-27页 |
一、道德规范对恶意欠薪行为规范的缺效性 | 第24-25页 |
二、民事法律对恶意欠薪行为规范的缺效性 | 第25-26页 |
三、行政法规对恶意欠薪行为规范的缺效性 | 第26-27页 |
四、制度执行的缺失和变异 | 第27页 |
第三节 刑法制裁恶意欠薪行为的理由 | 第27-30页 |
一、从刑法价值看刑法制裁恶意欠薪行为的正当性――维护社会公正 | 第28页 |
二、从刑法任务看刑法制裁恶意欠薪行为的正当性――保护公民财产权 | 第28-29页 |
三、从刑法预防犯罪的目的看刑法制裁恶意欠薪行为的必要性――预防同类现 象的发生 | 第29页 |
四、从重塑社会道德信仰角度看刑法制裁恶意欠薪行为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对反对欠薪入罪主要观点的分析 | 第30-32页 |
一、欠薪入罪是否违反刑法谦抑性原则 | 第30-31页 |
二、欠薪入罪是否会导致公安机关的办案精力分散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刑法介入民事纠纷领域的原则和方法 | 第32-53页 |
第一节 刑法介入民事纠纷领域的原则 | 第32-42页 |
一、利益遭恶意侵害原则 | 第32-35页 |
二、违法原则 | 第35-38页 |
三、危害严重原则 | 第38-40页 |
四、民事规则失效原则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刑法介入民事纠纷领域的方法 | 第42-53页 |
一、刑事措施与民事制裁并用,重视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恢复 | 第43-45页 |
二、积极适用和探索刑事调解与和解制度 | 第45-48页 |
三、重视财产刑的运用 | 第48-50页 |
四、重视对单位刑事责任的追究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