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电磁理论及信号覆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31页 |
·电磁信号传播理论 | 第18-23页 |
·视距传播 | 第18-19页 |
·电磁波的折射修正 | 第19-20页 |
·地球曲面修正 | 第20-21页 |
·DME 导航台最大理论作用距离 | 第21页 |
·地球两点间球面距离的计算 | 第21-23页 |
·信号覆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31页 |
·不同障碍物对同一点的信号遮蔽 | 第23-24页 |
·同一障碍物对不同距离点遮蔽高的修正 | 第24-25页 |
·信号覆盖临界面的建立 | 第25-26页 |
·指定高程上覆距离的计算 | 第26-28页 |
·DME/DME 更新区的计算 | 第28-31页 |
第三章 不同地理数据格式对数学模型实现的算法 | 第31-45页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31-36页 |
·桌面 GIS (ArcGIS Desktop) | 第31-32页 |
·ArcGIS Engine 编程环境 | 第32页 |
·本课题主要用到的 Arc Engine 的类 | 第32-33页 |
·Arc Engine 实现地理数据可视化 | 第33-36页 |
·不同 DEM 数据结构对系统实现算法比较 | 第36-42页 |
·常用的 DEM 数据结构 | 第36-38页 |
·基于规则格网数据和等高线数据的算法比较 | 第38-42页 |
·规则格网数据提取等高线算法 | 第42-45页 |
·先整体内插再跟踪连接的算法 | 第42-43页 |
·边插值边连接的算法 | 第43页 |
·边插值边连接的算法优化 | 第43-45页 |
第四章 PBN 陆基导航有效范围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59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46-47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实现 | 第47-59页 |
·系统主界面 | 第47-49页 |
·文件菜单 | 第49-50页 |
·载入 DEM 数据 | 第50-51页 |
·生成等高线 | 第51-53页 |
·设置导航台 | 第53页 |
·陆基导航有效范围分析 | 第53-56页 |
·DME/DME 更新区范围分析 | 第56-59页 |
第五章 高崎机场 PBN 程序陆基导航信号覆盖评估 | 第59-73页 |
·基于 DME/DME 导航的 PBN 飞行程序可行性分析 | 第59-64页 |
·DME/DME 陆基导航应用范围 | 第59-60页 |
·DME/DME 更新区研究 | 第60-62页 |
·DME/DME 系统精度分析 | 第62-64页 |
·DME 台可用性评估原则 | 第64页 |
·高崎机场基于 DME/DME 的 PBN 飞行程序信号覆盖分析 | 第64-73页 |
·高崎机场 DME 台分布 | 第64-66页 |
·高崎机场 DME/DME 更新区覆盖范围初步分析 | 第66-71页 |
·航路点保护区的更新区覆盖检查 | 第71-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