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研究--以长沙县为例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二、概念及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 范围界定 | 第15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5-27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二) 实践综述 | 第23-27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28-3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二) 调研方案设计 | 第28-32页 |
(三) 新农保政策执行分析框架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政策执行现状 | 第34-44页 |
一、政策执行的经济社会环境 | 第34-37页 |
(一) 经济发展状况 | 第35-36页 |
(二) 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状况 | 第36-37页 |
二、政策执行情况 | 第37-42页 |
(一) 政策宣传 | 第38-39页 |
(二) 保费缴纳 | 第39-40页 |
(三) 待遇发放 | 第40-41页 |
(四) 基金监管 | 第41页 |
(五) 经办管理 | 第41-42页 |
(六) 政策衔接 | 第42页 |
三、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政策执行的效果分析 | 第44-58页 |
一、对政策本身的效果 | 第44页 |
二、对政策执行主体效果 | 第44-46页 |
(一) 执行主体的组织架构 | 第45页 |
(二) 执行主体的人员结构 | 第45-46页 |
三、对政策目标群体的效果 | 第46-54页 |
(一) 对老年人的影响 | 第47-51页 |
(二) 对应参保人员的影响 | 第51-54页 |
四、政策执行的社会效果 | 第54-57页 |
(一) 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 第55页 |
(二) 对内需的影响 | 第55页 |
(三) 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 | 第55-56页 |
(四) 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五、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影响政策执行的原因分析 | 第58-76页 |
一、政策本身的原因 | 第58-62页 |
(一) 政策的权威性 | 第58-59页 |
(二) 政策的科学性 | 第59-62页 |
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 第62-64页 |
(一) 政策执行的效率 | 第62-63页 |
(二) 政策执行的方法 | 第63页 |
(三) 执行主体的配置 | 第63-64页 |
三、政策目标群体的原因 | 第64-67页 |
(一) 对政策的认同感 | 第64-66页 |
(二) 对政策的支持度 | 第66-67页 |
四、政策执行环境方面的原因 | 第67-74页 |
(一) 经济环境 | 第67-71页 |
(二) 政治环境 | 第71-73页 |
(三) 社会环境 | 第73-74页 |
五、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完善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 第76-86页 |
一、完善新农保政策 | 第76-78页 |
(一) 提升政策的权威性 | 第76-77页 |
(二) 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 第77-78页 |
二、优化政策执行主体 | 第78-80页 |
(一) 建设服务型执行主体 | 第78-79页 |
(二)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 第79-80页 |
三、激发政策目标客体的主动性 | 第80-81页 |
(一) 建立利益互动机制 | 第80页 |
(二)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 第80-81页 |
四、构筑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 | 第81-83页 |
五、对策建议的实施条件 | 第83-85页 |
六、小结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94页 |
附件1 | 第86-90页 |
附件2 | 第90-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后记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