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0. 导论 | 第13-25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 ·关于实施积极老龄化的不同思路 | 第14-18页 |
| ·我国实施积极老龄化的障碍因素综述 | 第18-21页 |
| ·简要评论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22-23页 |
|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 1. 积极老龄化提出的背景分析 | 第25-28页 |
|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第25页 |
| ·老龄化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 ·实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 2. 积极老龄化的内涵及外延 | 第28-35页 |
|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 第28-29页 |
| ·积极老龄化的前提条件 | 第29-30页 |
| ·老有所为的社会文化 | 第29页 |
| ·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 第29页 |
| ·较高的国民素质 | 第29-30页 |
| ·社会参与的多元化 | 第30页 |
| ·积极老龄化应关注的重要领域 | 第30-32页 |
| ·积极老龄化的多元主体分析 | 第32-35页 |
| ·积极老龄化中的个人 | 第32-33页 |
| ·积极老龄化中的企业 | 第33页 |
| ·积极老龄化中的政府 | 第33-35页 |
| 3. 欧洲积极老龄化政策分析及启示 | 第35-47页 |
| ·欧洲各国积极老龄化现状 | 第35-40页 |
| ·北欧模式 | 第36-37页 |
| ·英国模式 | 第37-38页 |
| ·大陆模式 | 第38-39页 |
| ·三种模式的比较 | 第39-40页 |
| ·欧洲各国所面临的问题 | 第40-43页 |
| ·劳动力市场 | 第40-41页 |
| ·养老金体系 | 第41-42页 |
| ·医疗卫生体系 | 第42-43页 |
| ·欧洲各国所采取的措施 | 第43-45页 |
| ·劳动力市场方面 | 第43-44页 |
| ·养老金体系方面 | 第44页 |
| ·医疗卫生体系方面 | 第44-45页 |
| ·欧洲各国积极老龄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7页 |
| 4、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 第47-61页 |
|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 | 第47-49页 |
| ·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成本分析 | 第49-57页 |
| ·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与财政支出的增加 | 第49-55页 |
| ·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与社会公平 | 第55-57页 |
| ·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效益分析 | 第57-60页 |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57-58页 |
| ·积极老龄化与储蓄 | 第58-59页 |
| ·积极老龄化与人力资本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5 完善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思路 | 第61-73页 |
| ·我国现行的积极老龄化政策 | 第61-63页 |
| ·劳动力市场 | 第61页 |
| ·养老金体系 | 第61-62页 |
| ·医疗卫生体系 | 第62-63页 |
| ·积极老龄化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分析 | 第63-64页 |
| ·我国所面临的问题 | 第64-68页 |
| ·我国加速老龄化的现状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 第65-66页 |
| ·对我国提前退休政策的分析 | 第66-68页 |
| ·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选择 | 第68-73页 |
| ·大力发展经济 | 第68页 |
| ·为中老年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 第68-69页 |
| ·为老年人创建社会参与的条件 | 第69页 |
| ·推行弹性退休政策 | 第69-70页 |
| ·推进企业年金的发展 | 第70-71页 |
|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 第71页 |
| ·向公众宣传积极的老龄观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后记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