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南四湖浮游藻类种群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

目录第1-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浮游藻类与水环境第14-17页
     ·浮游藻类第14-15页
     ·藻类生长影响因素第15-16页
     ·藻类与水体富营养化第16-17页
   ·南四湖第17-19页
     ·南四湖概况第17-18页
     ·南四湖水质现状第18-19页
     ·南四湖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19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9-21页
     ·研究目的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南四湖水体理化指标第21-29页
   ·材料和方法第21-22页
     ·采样点位与采样频率第21页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第21-22页
   ·结果与讨论第22-28页
     ·水温第22-23页
     ·pH第23-24页
     ·透明度第24-25页
     ·溶解氧(DO)第25页
     ·高锰酸盐指数(COD_(Mn))第25-26页
     ·化学需氧量(CODc_(Cr))第26页
     ·总磷(TP)第26-27页
     ·总氮(TN)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南四湖浮游藻类种群构成特征第29-43页
   ·材料和方法第29页
     ·采样点位与采样频率第29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第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41页
     ·浮游藻类种属组成第29-33页
     ·浮游藻类种数月份变化第33-34页
     ·浮游藻类密度月份变化第34页
     ·叶绿素a浓度月份变化第34-36页
     ·各监测点不同种属藻类密度月份变化第36-38页
     ·浮游藻类优势种月份变化第38-39页
     ·浮游藻类多样性和均匀度第39-41页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南四湖蓝藻种群特征分析第43-49页
   ·材料和方法第43页
     ·采样点位与采样频率第43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第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蓝藻种属组成及月份变化第43-44页
     ·蓝藻密度月份变化第44-45页
     ·蓝藻种类及密度历年变化第45-46页
     ·南四湖未发生蓝藻水华原因分析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南四湖水体营养状态评价第49-55页
   ·修正的卡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_M)第49-51页
     ·TSI_M计算方法第49页
     ·TSI_M评价结果第49-51页
   ·指数法第51-53页
   ·生物指标评价法第53-54页
     ·优势种评价法第53页
     ·多样性指数评价法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南四湖水质改善措施第55-58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水环境的影响第55页
   ·南四湖水质改善措施第55-56页
   ·小结第56-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58-60页
   ·结论第58-59页
   ·建议第59-60页
附图 南四湖藻类图片第60-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7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第77-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78-7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芦竹季胺盐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磷酸根吸附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氨性体系浸析含铜废物中铜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