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主要缩略词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一、地黄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地黄属植物学研究 | 第10-11页 |
·地黄药材的质量评价 | 第11-12页 |
·地黄的遗传变异及品种选育 | 第12-13页 |
·地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二、 中药材栽培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壤微生物生态 | 第15-27页 |
·土壤微生物在植物根际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 第15-16页 |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可能是影响中药材栽培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 | 第17-18页 |
·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16SrDNA—PCR技术 | 第18-19页 |
·宏基因组文库分析 | 第19-22页 |
·Real-Time PCR技术 | 第22-23页 |
·PLFA图谱分析 | 第23-24页 |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 | 第24-25页 |
·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及相关软件 | 第25-26页 |
·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在探索中药材栽培地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三、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地黄种质遗传关系研究 | 第28-80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28-41页 |
·材料 | 第28-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41页 |
·田间栽培及外观性状观察 | 第30页 |
·DNA提取 | 第30-31页 |
·RAPD-PCR | 第31页 |
·AFLP-PCR | 第31-35页 |
·rDNA-ITS序列分析 | 第35-4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41-76页 |
·地黄外观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 第41-49页 |
·地黄种质遗传关系的分子标记分析 | 第49-66页 |
·DNA提取 | 第49页 |
·RAPD分析 | 第49-53页 |
·AFLP分析 | 第53-64页 |
·RAPD与AFLP两种分子标记的比较分析 | 第64-66页 |
·ITS序列比较分析 | 第66-74页 |
·PCR反应引物设计筛选及PCR条带回收 | 第66-67页 |
·ITS序列测定及对比分析 | 第67-74页 |
·地黄核心种质的初步分析 | 第74-76页 |
三、 讨论 | 第76-80页 |
·地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 第76-77页 |
·RAPD、AFLP和ITS分子标记的比较分析 | 第77-78页 |
·地黄rDNAITS序列的变异 | 第78-79页 |
·地黄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应用前景 | 第79-80页 |
第三章 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80-101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81-86页 |
·材料 | 第81页 |
·田间实验设计及取样 | 第81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基础呼吸、土壤有机质及pH测定 | 第81-83页 |
·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碳 | 第81-82页 |
·土壤基础呼吸 | 第82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82-83页 |
·土壤碳源代谢分析 | 第83-84页 |
·土壤微生物PLFA分析 | 第84-8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85-86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86-97页 |
·田间观察 | 第86-88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基础呼吸和代谢商 | 第88-90页 |
·CLPP分析 | 第90-92页 |
·PLFA图谱分析 | 第92-97页 |
三、 讨论 | 第97-101页 |
·根际生态失蘅与地黄连作 | 第97页 |
·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和组成的变化 | 第97-99页 |
·地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附录一 地黄外观形态图 | 第110-118页 |
附录二 地黄ITS序列对比 | 第118-124页 |
个人简介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