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太阳耀斑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GPS定位原理及其误差分析 | 第12-21页 |
2.1 GPS的组成概况及其特点 | 第12-13页 |
2.2 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及其观测方程 | 第13-17页 |
2.3 GPS测量的误差分析 | 第17-19页 |
本章小节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大气的电波折射效应及其改正 | 第21-31页 |
3.1 大气结构及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 第21页 |
3.2 对流层对GPS测量的影响及其改正方法 | 第21-22页 |
3.3 电离层的形成及其结构 | 第22-24页 |
3.4 影响电离层电子总量的因素 | 第24-27页 |
3.5 电离层对GPS测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6 GPS测量中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 | 第28-30页 |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第四章 GPS跟踪网及其在电离层研究中的应用 | 第31-35页 |
4.1 IGS及其它各国GPS连续运行站简介 | 第31-32页 |
4.2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简介 | 第32页 |
4.3 GPS跟踪网在电离层研究中的应用 | 第32-34页 |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太阳耀斑对GPS测量的影响 | 第35-45页 |
5.1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及其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 第35-37页 |
5.2 太阳耀斑及其电离层响应 | 第37-41页 |
5.3 太阳耀斑对GPS测量的影响 | 第41-44页 |
5.3.1 太阳耀斑对GPS卫星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2 太阳耀斑对GPS信号及其测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本章小节 | 第44-45页 |
第六章 利用GPS监测电离层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45-55页 |
6.1 求解VTEC的方法介绍 | 第45-50页 |
6.1.1 双频GPS资料求解TEC的原理 | 第45-47页 |
6.1.2 投影函数 | 第47-48页 |
6.1.3 利用双频伪距和相位观测值联合求解VTEC | 第48-50页 |
6.2 GPS仪器偏差的处理方法 | 第50-53页 |
6.3 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求解电子总量变化率的基本方法 | 第53-54页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第七章 利用GPS对太阳耀斑电离层响应的监测和分析 | 第55-73页 |
7.1 问题的提出 | 第55页 |
7.2 利用中国地壳形变网络的GPS资料对太阳耀斑的监测及分析 | 第55-67页 |
7.2.1 2000年7月14日太阳耀斑背景介绍 | 第55-56页 |
7.2.2 GPS资料计算的VTEC的结果分析 | 第56-67页 |
7.2.3 结论 | 第67页 |
7.3 利用TEC变化率来研究太阳耀斑 | 第67-71页 |
7.4 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 | 第71-72页 |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结束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