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 言 | 第6-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8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8页 |
参考文献 | 第8-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2.1 湿式氧化法概述 | 第10页 |
2.2 超临界水的性质 | 第10-13页 |
2.3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特点 | 第13-15页 |
2.4 国内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0-37页 |
3.1 实验主要药品及装置 | 第30-31页 |
3.2 实验影响因素及条件控制 | 第31-35页 |
3.3 实验工作 | 第35-36页 |
3.4 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4.1 各影响因素对有机物氧化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 | 第38-43页 |
4.2 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的变化 | 第43-45页 |
4.3 超临界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45-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萘系有机污染物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路径及机理的研究 | 第52-63页 |
5.1 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的分析鉴定 | 第52-59页 |
5.2 萘系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的机理和路线推测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六章 超临界水氧化中的工程问题研究 | 第65-67页 |
6.1 腐蚀及防腐问题 | 第65页 |
6.2 盐的沉淀 | 第65-66页 |
6.3 工业应用现状及前景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展望 | 第68-69页 |
符号说明 | 第69-70页 |
致 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