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的城镇化效应及政策研究--基于安徽沿江五市的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论文安排 | 第11-12页 |
一、本文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二、本文内容安排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案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案 | 第12页 |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 | 第13-29页 |
第一节 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理论基础及关系的评述 | 第13-23页 |
一、产业转移的内涵 | 第13-17页 |
二、城镇化的内涵 | 第17-20页 |
三、产业转移与城镇化关系论述 | 第20-23页 |
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23-26页 |
一、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 第23-24页 |
二、产业转移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机制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经验简介 | 第26-29页 |
一、日本产业转移中的城镇化发展 | 第26-27页 |
二、台湾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城镇化发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安徽沿江五市产业转移及城镇化现状 | 第29-43页 |
第一节 国内产业转移政策及发展历程研究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安徽沿江五市研究目标的选取 | 第30-33页 |
第三节 皖江五市承接产业转移及城镇化现状 | 第33-43页 |
一、皖江五市概况 | 第33-37页 |
二、沿江五市承接产业转移概况 | 第37-39页 |
三、沿江五市城镇化概况 | 第39-41页 |
四、沿江五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城镇化作用的经验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安徽沿江五市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率的计量分析 | 第43-48页 |
第一节 数据说明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协整分析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基于城镇化角度的产业转移政策评价及建议 | 第48-52页 |
第一节 皖江城市产业转移政策的城镇化效应分析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基于城镇化效应的产业转移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一、发挥比较优势,区别承接产业转移 | 第49-50页 |
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 第50页 |
三、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留住产业移民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