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槐引种驯化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 ·香花槐的生物学特性 | 第8-9页 |
| ·植物学特性 | 第8页 |
| ·物候期 | 第8-9页 |
|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第9页 |
| ·香花槐在我国的引种概况及发展前景 | 第9-10页 |
| ·引种概况 | 第9-10页 |
| ·发展前景 | 第10页 |
| ·香花槐的繁殖方法 | 第10-14页 |
| ·常规繁殖方法 | 第10-11页 |
| ·组培快繁技术 | 第11-14页 |
| 2 引言 | 第14-15页 |
|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5-21页 |
| ·香花槐的引种驯化 | 第15-16页 |
|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 ·引种地和原产地概况 | 第15页 |
| ·试验方法 | 第15-16页 |
| ·香花槐的组织培养 | 第16-20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试验方法 | 第16-20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41页 |
| ·香花槐引种试验 | 第21-22页 |
| ·引种地与原产地生态因子的比较 | 第21页 |
| ·物候期观测 | 第21-22页 |
| ·生长发育特性 | 第22页 |
| ·香花槐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22-32页 |
| ·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 | 第22-25页 |
| ·不同生长季节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 第25-30页 |
| ·净光合速率及胞间CO_2浓度的季节变化 | 第30页 |
| ·水分利用率及其影响因子 | 第30-32页 |
| ·香花槐组织培养的研究 | 第32-41页 |
| ·不同因素对香花槐初代培养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激素对香花槐继代增殖培养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培养基对香花槐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34-40页 |
| ·生根组培苗的炼苗及移栽 | 第40-41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1-44页 |
| ·结论 | 第41页 |
| ·香花槐引种适应性研究 | 第41页 |
| ·香花槐的光合特性 | 第41页 |
| ·香花槐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41页 |
| ·香花槐的生根及炼苗移栽 | 第41页 |
| ·讨论 | 第41-44页 |
| ·香花槐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 第42页 |
| ·香花槐引种后的栽培管理 | 第42-43页 |
| ·香花槐的快速繁殖 | 第43页 |
| ·香花槐的研究方向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