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爆轰波、爆燃波及 DDT研究的进展 | 第14-23页 |
·爆轰波与爆轰理论 | 第14-16页 |
·DDT过程与高速爆燃波 | 第16-20页 |
·化学反应模型 | 第20-23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第2章 爆轰基本理论 | 第25-59页 |
·引言 | 第25页 |
·基本假设和守恒方程 | 第25-27页 |
·Chapman-Jouguet理论 | 第27-40页 |
·基本方程 | 第27-28页 |
·Rayleigh线和 Hugoniot曲线 | 第28-32页 |
·燃烧波解的情况讨论 | 第32-35页 |
·CJ解、强解和弱解的性质 | 第35-38页 |
·完全气体中跨激波或爆轰波的状态求解 | 第38-40页 |
·ZND模型 | 第40-58页 |
·基本方程及讨论 | 第40-44页 |
·单步不可逆反应系统中的稳定爆轰解 | 第44-55页 |
·化学反应机制与 ZND结构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3章 爆轰波-孔栅作用形成的高速爆燃波及其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59-88页 |
·引言 | 第59-61页 |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61-64页 |
·实验基本思想 | 第61-62页 |
·实验设备和测试技术 | 第62-63页 |
·实验条件和参数 | 第63-64页 |
·透射爆燃波的初始结构和类型 | 第64-71页 |
·化学当量比乙炔氧气混合气体 M1(2C2H2+5O2) | 第64-68页 |
·80%氩气稀释的乙炔氧气混合气体M2(2C2H2+5O2+80% Ar) | 第68-71页 |
·爆燃波的后继发展 | 第71-74页 |
·临界爆燃波与 DDT | 第74-86页 |
·临界爆燃波的驱动机制 | 第75-77页 |
·临界爆燃波的属性讨论 | 第77-80页 |
·DDT过程的主导机制 | 第80-84页 |
·关于两种气体中的最大爆燃波速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4章 爆轰波与正激波迎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88-108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问题的提出—两波迎面相互作用解的理论分析 | 第89-92页 |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92-94页 |
·实验基本思想 | 第92-93页 |
·实验设备与测试技术 | 第93-94页 |
·两波迎面作用的x-t纹影图 | 第94-102页 |
·稳定波系结构 | 第94-97页 |
·影响波系的主要初始参量 | 第97-99页 |
·两波相干的非平衡过程 | 第99-102页 |
·两波迎面相互作用的爆轰胞格 | 第102-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5章 一种基元反应的总体简化方法及其在爆轰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 第108-150页 |
·引言 | 第108-110页 |
·反应平衡产物的构成和概括 | 第110-117页 |
·基本思想 | 第110-111页 |
·基元反应平衡产物及其概括 | 第111-114页 |
·概括产物的平衡配比 | 第114-116页 |
·简单验证 | 第116-117页 |
·总体反应式的提出 | 第117-124页 |
·等容爆炸模型 | 第117-118页 |
·真实基元反应的总体特征 | 第118-120页 |
·总体反应式的提出 | 第120-124页 |
·总体反应速率的构建 | 第124-130页 |
·主释热反应 | 第124-127页 |
·产物平衡反应 | 第127-128页 |
·诱导步 | 第128-130页 |
·与基元反应模型的对比验证 | 第130-134页 |
·等容爆炸验证 | 第130-133页 |
·爆轰波面层流结构 | 第133-134页 |
·氩气稀释效应 | 第134-141页 |
·真实基元反应下惰性气体稀释效应 | 第134-136页 |
·总体反应速率(80% Ar) | 第136-138页 |
·简单验证 | 第138-141页 |
·二维数值爆轰 | 第141-149页 |
·两种不同气体中的爆轰波 | 第141-146页 |
·爆轰波与激波相互作用 | 第146-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0-153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50-152页 |
·论文特色与创新 | 第152页 |
·工作展望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2页 |
附录 A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