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防御可执行恶意代码的方法及其实现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2 可执行恶意代码的机理及传统防御手段的分析 | 第16-28页 |
·普通计算机病毒的机理 | 第16-17页 |
·蠕虫病毒的机理 | 第17-18页 |
·特洛伊木马的机理 | 第18-20页 |
·脚本病毒 | 第20-21页 |
·传统防御方法的分层结构 | 第21-22页 |
·各层防护措施的不足 | 第22-25页 |
·分层防护措施的不足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防御系统设计 | 第28-42页 |
·技术基础 | 第28-31页 |
·安全操作系统 | 第28-30页 |
·可信计算思想 | 第30-31页 |
·可执行恶意代码自我防御系统设计思想 | 第31-41页 |
·基于USBKey的身份验证模块 | 第32-33页 |
·访问控制模块 | 第33-35页 |
·进程控制模块 | 第35-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防御体系的实现 | 第42-55页 |
·安全策略配置的实现 | 第42-46页 |
·常规安全配置模块 | 第42-44页 |
·异常安全配置模块 | 第44-46页 |
·进程控制的实现 | 第46-53页 |
·加载策略子过程 | 第47-48页 |
·进程控制子过程 | 第48-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系统测试和分析 | 第55-61页 |
·系统测试 | 第55-57页 |
·应用层测试 | 第55-56页 |
·内核层测试 | 第56-57页 |
·面向各种恶意代码的系统有效性分析 | 第57-60页 |
·普通计算机病毒 | 第57页 |
·蠕虫病毒 | 第57-58页 |
·特洛伊木马 | 第58-59页 |
·脚本病毒 | 第59页 |
·其他局限性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总结 | 第61-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6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