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 | 第11-13页 |
2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 第13-19页 |
·企业并购理论发展历程 | 第13页 |
·西方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 第13-16页 |
·效应理论 | 第13-14页 |
·代理问题与管理者主义 | 第14-15页 |
·自由现金流量理论 | 第15页 |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5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5页 |
·价值低估理论 | 第15-16页 |
·税负考虑 | 第16页 |
·讯息、信号理论 | 第16页 |
·多角化理论 | 第16页 |
·策略性结盟理论 | 第16页 |
·寿命周期理论 | 第16页 |
·我国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3 中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分析 | 第19-24页 |
·中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由来 | 第19页 |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与弊端 | 第19-22页 |
·股权分置制度的机制缺陷 | 第19-20页 |
·股权分置造成的股票市场功能缺陷 | 第20-21页 |
·股权分置制度下的上市公司治理缺陷 | 第21-22页 |
·股权分置改革措施与意义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4 股权分置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分析 | 第24-31页 |
·股权分置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整体特征描述 | 第24页 |
·股权分置背景下的并购动机分析 | 第24-25页 |
·股权分置背景下的并购目标分析 | 第25-26页 |
·股权分置背景下的并购形式分析 | 第26-27页 |
·股权分置背景下的并购收益分析 | 第27页 |
·股权分置背景下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托普发展借壳长征 | 第27-30页 |
·并购主体介绍 | 第27-28页 |
·并购过程和方法 | 第28-29页 |
·并购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5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趋势分析 | 第31-42页 |
·国际并购模式比较 | 第31页 |
·全流通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分析 | 第31-38页 |
·全流通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整体趋势分析 | 第31-33页 |
·全流通背景下的并购动机分析 | 第33页 |
·全流通背景下的并购目标分析 | 第33-34页 |
·全流通背景下的并购形式分析 | 第34-36页 |
·全流通背景下的并购定价分析 | 第36-37页 |
·全流通背景下的并购支付方式分析 | 第37页 |
·全流通背景下的并购盈利模式创新 | 第37-38页 |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宝钢集团收购邯郸钢铁 | 第38-41页 |
·并购背景分析 | 第38-39页 |
·并购过程和方法 | 第39-40页 |
·并购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6 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对并购主体—上市公司的建议 | 第42-43页 |
·对并购监管者的建议 | 第43-45页 |
·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建议 | 第45-47页 |
7 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