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增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相关研究总结及启示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2章 城市增长基础理论 | 第20-28页 |
·城市增长的内涵 | 第20-21页 |
·城市增长的经济学解释 | 第21-24页 |
·城市聚集经济原理 | 第21-24页 |
·基本/非基本理论和乘数原理 | 第24页 |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 第24页 |
·城市增长理论体系 | 第24-26页 |
·内生增长理论 | 第24-25页 |
·外生增长理论 | 第25页 |
·增长极增长理论 | 第25页 |
·自组织增长理论 | 第25-26页 |
·城市增长模型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国城市增长态势分析 | 第28-45页 |
·城市增长的不同模式 | 第28-30页 |
·中国城市人口增长及态势分析 | 第30-35页 |
·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稳步上升 | 第30页 |
·城市人口分布和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 第30-32页 |
·城市人口增长和分布遵循齐普夫定律 | 第32-35页 |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及态势分析 | 第35-36页 |
·城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 第35-36页 |
·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 第36页 |
·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长及态势分析 | 第36-39页 |
·城市劳动生产率水平快速提高 | 第36-37页 |
·城市劳动生产率水平地区差别明显 | 第37-39页 |
·不同城市增长形式之间的协调性分析 | 第39-43页 |
·城市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的协调 | 第39-40页 |
·城市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的协调 | 第40-42页 |
·城市人口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协调 | 第42-43页 |
·中国城市增长模式—基于资源利用与人力资本的角度 | 第43-45页 |
第4章 中国城市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 第45-62页 |
·收敛性概念及类型 | 第45-47页 |
·收敛性分析框架 | 第47-48页 |
·城市人口增长收敛性检验 | 第48-54页 |
·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β收敛检验 | 第48-53页 |
·城市人口增长的σ收敛检验 | 第53-54页 |
·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检验 | 第54-60页 |
·城市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检验 | 第55-59页 |
·城市经济增长的σ收敛检验 | 第59-60页 |
·中国城市增长模式—基于收敛与发散的角度 | 第60-62页 |
第5章 中国城市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62-86页 |
·城市增长的驱动力机制 | 第62-65页 |
·Glaeser 城市增长模型 | 第65-68页 |
·本文采用的城市增长模型 | 第68-70页 |
·实证分析 | 第70-84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70-71页 |
·变量选取及分析 | 第71-73页 |
·数据来源和处理 | 第73-77页 |
·模型回归及回归结果分析 | 第77-81页 |
·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6-91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6-88页 |
·中国城市增长模式 | 第86-87页 |
·影响中国城市增长的主要因素 | 第87-88页 |
·政策建议 | 第88-89页 |
·论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A 样本城市名单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