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模糊参数的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与输出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仿真应用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输出分析 | 第17-21页 |
·模糊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 第21-23页 |
·模糊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困难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5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7-33页 |
·本章引论 | 第27页 |
·模糊集合论 | 第27-28页 |
·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 | 第27-28页 |
·扩展原理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页 |
·模糊测度论 | 第28-33页 |
·可能性测度与可能性空间 | 第29-30页 |
·必要性测度与可信性测度 | 第30-31页 |
·模糊变量及其运算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带有模糊参数的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 第33-49页 |
·本章引论 | 第33页 |
·实际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分类 | 第33-35页 |
·实际系统中的随机性及建模方法 | 第33-34页 |
·系统模型中的不精确性及其建模方法 | 第34-35页 |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中存在的不精确性问题 | 第35-37页 |
·离散事件模型中的不精确性来源 | 第35-36页 |
·本文研究的模型描述 | 第36-37页 |
·基于可能性空间的模糊离散事件仿真方法 | 第37-42页 |
·随机模糊变量 | 第37-38页 |
·基于可能性空间的模糊离散事件仿真方法 | 第38-41页 |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 第41-42页 |
·仿真实验 | 第42-48页 |
·模型描述 | 第42-44页 |
·仿真运行 | 第44-46页 |
·结果分析与对比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模糊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输出分析 | 第49-70页 |
·本章引论 | 第49-50页 |
·随机模糊变量的数字特征 | 第50-52页 |
·随机模糊变量的数学期望 | 第50页 |
·随机模糊变量的方差 | 第50-51页 |
·随机模糊模拟 | 第51-52页 |
·模糊离散事件仿真输出数据分析 | 第52-64页 |
·输入参数不精确性对仿真输出分析的影响 | 第53-55页 |
·解决输出分析结果恶化的两种途径 | 第55-59页 |
·利用随机模糊理论解决经典分析方法遇到的问题 | 第59-60页 |
·仿真实验 | 第60-64页 |
·模糊输入参数对输出结果的影响评价 | 第64-68页 |
·研究输入模糊性对输出影响评价的意义 | 第64-65页 |
·模糊输入参数对输出结果影响的绝对指标 | 第65-66页 |
·模糊输入参数对输出结果影响的相对指标 | 第66-67页 |
·仿真实验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模糊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应用 | 第70-79页 |
·本章引言 | 第70页 |
·制造执行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仿真子系统 | 第70-72页 |
·系统描述 | 第70页 |
·系统建模 | 第70页 |
·动态仿真与实时统计 | 第70-72页 |
·仿真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72页 |
·模糊离散事件仿真在系统中的应用 | 第72-77页 |
·系统模型与数据 | 第72-76页 |
·仿真运行 | 第76页 |
·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9-82页 |
·本文总结 | 第79-81页 |
·主要研究内容总结 | 第79-80页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80-81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