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寿根作品中出现的复合性文化变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综述 | 第10-13页 |
·韩国现代建筑的历史特征 | 第10页 |
·韩国现代建筑师中第一代先驱者金寿根 | 第10-13页 |
·研究目的与期待效果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的期待效果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建筑师思考分析的理论背景 | 第17-20页 |
·设计方法论 | 第17-18页 |
·设计方法论的定义 | 第17页 |
·设计方法论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关于设计思考分析的研究动向 | 第18-19页 |
·设计思考分析要素选定 | 第19-20页 |
第3章 关于金寿根成长,教育背景的考察 | 第20-49页 |
·金寿根的成长于教育 | 第20-35页 |
·金寿根的成长背景 | 第20-24页 |
·金寿根对韩国传统建筑的记忆 | 第24-31页 |
·金寿根建筑的开始 | 第31-32页 |
·金寿根受日本建筑的影响 | 第32-33页 |
·战前日本的建筑文化 | 第33-35页 |
·金寿根建筑作品中出现的复合的影响因素 | 第35-49页 |
·吉村顺三的建筑论 | 第35-41页 |
·受吉村顺三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丹下健三的建筑论 | 第43-45页 |
·受丹下健三的影响 | 第45-47页 |
·受崔淳雨的韩国美学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4章 金寿根建筑的影响理论解释 | 第49-72页 |
·影响理论的概念 | 第49-51页 |
·对照批评 | 第49-50页 |
·影响关系的过程 | 第50-51页 |
·选定阶段 | 第51-57页 |
·轨道离脱 | 第51-53页 |
·象征碎片 | 第53-57页 |
·唯我主义阶段 | 第57-65页 |
·自我贬低 | 第57-60页 |
·恶魔化 | 第60-65页 |
·整体化阶段 | 第65-72页 |
·禁欲的苦行 | 第65-67页 |
·重生 | 第67-7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2-74页 |
·研究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A | 第77-81页 |
附录 B | 第81-8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