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山地区矿化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研究及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工作的概述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流程 | 第14-16页 |
| 2 遥感蚀变异常提取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蚀变异常找矿的地质依据 | 第16-19页 |
| ·蚀变异常提取的波谱前提 | 第19-21页 |
| 3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1-45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22页 |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2-24页 |
| ·内蒙古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 第24-28页 |
| ·碎石山—呼鲁其古特早古生代火山岛弧(Ⅰ) | 第24-25页 |
| ·碧玉山—哈珠泥盆纪火山岛弧(Ⅱ) | 第25-27页 |
| ·百合山—砾石滩早石炭世弧后盆地(Ⅲ) | 第27页 |
| ·清河沟—哈珠南山晚古生代岩浆岩带(Ⅳ) | 第27页 |
| ·沙林浩来—哈珠东山二叠纪陆缘裂陷槽(Ⅴ) | 第27-28页 |
| ·清河沟东—乌兰陶古乌拉中新生代坳陷盆地(Ⅵ) | 第28页 |
| ·地层 | 第28-31页 |
| ·奥陶系 | 第28页 |
| ·志留系 | 第28-30页 |
| ·泥盆系雀儿山群 | 第30页 |
| ·石炭系 | 第30页 |
| ·二叠系 | 第30页 |
| ·中-下侏罗统龙凤山组 | 第30页 |
| ·下白垩统赤金堡组 | 第30-31页 |
| ·第四系 | 第31页 |
| ·侵入岩 | 第31-42页 |
| ·石炭纪侵入岩 | 第32-40页 |
| ·二叠纪侵入岩 | 第40-42页 |
| ·侵入岩与矿产的关系 | 第42页 |
| ·断裂构造 | 第42-43页 |
| ·NW 向断层 | 第43页 |
| ·NE向断层 | 第43页 |
| ·东西向断层 | 第43页 |
| ·脉岩 | 第43-44页 |
| ·火山岩 | 第44-45页 |
| 4 矿化及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第45-63页 |
| ·调查区矿体围岩、矿化及蚀变特征 | 第45-46页 |
| ·黑鹰山铁矿围岩类型及其蚀变特征 | 第45-46页 |
| ·流沙山钼矿围岩及其蚀变类型 | 第46页 |
| ·研究区遥感数据源的选取及预处理 | 第46-48页 |
| ·遥感数据源 | 第46-47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47-48页 |
| ·卫星遥感数据纠正镶嵌及影像图制作 | 第48-49页 |
| ·1∶5 万地形图镶嵌纠正 | 第48-49页 |
| ·卫星遥感数据的纠正、镶嵌 | 第49页 |
| ·硅化、碳酸盐岩化蚀变信息遥感提取 | 第49-52页 |
| ·提取方法 | 第49-51页 |
| ·调查区硅化围岩蚀变特征 | 第51页 |
| ·矿化与蚀变的关系 | 第51-52页 |
| ·褐铁矿化、铁氧化物等蚀变信息提取 | 第52-55页 |
| ·提取方法研究 | 第53-54页 |
| ·调查区褐铁矿化及铁氧化物蚀变特征 | 第54-55页 |
| ·褐铁矿化蚀变实地验证及铁矿脉的发现 | 第55页 |
| ·绿泥绿帘石类蚀变遥感信息提取 | 第55-60页 |
| ·蚀变信息提取方法 | 第59页 |
| ·调查区绿泥石类蚀变信息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 ·钾化蚀变信息提取 | 第60-63页 |
| ·提取方法设计 | 第60-62页 |
| ·调查区钾化异常分布特征 | 第62-63页 |
| 5 遥感找矿预测 | 第63-73页 |
| ·地质成矿规律 | 第64-65页 |
| ·调查区铁矿成矿规律 | 第64-65页 |
| ·调查区钼矿成矿规律 | 第65页 |
| ·遥感找矿标志的建立 | 第65-68页 |
| ·含矿物质的火山岩建造遥感找矿标志 | 第65页 |
| ·热液蚀变遥感异常找矿标志 | 第65页 |
| ·断裂及韧性剪切带遥感找矿标志 | 第65-66页 |
| ·环形构造影像找矿标志 | 第66页 |
|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 | 第66-68页 |
| ·遥感找矿靶区确定 | 第68-73页 |
| ·Ⅰ级预测区 | 第68页 |
| ·Ⅱ级预测区 | 第68页 |
| ·Ⅲ级预测区 | 第68-73页 |
| 6 结论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