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象·意--拙政园的水意象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言·象·意的缘起 | 第8-12页 |
·“象”和“言”的一致性 | 第9-10页 |
·讨论“言”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意”与“象”的关系 | 第11-12页 |
·研究范围和对象 | 第12-14页 |
·以拙政园为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以水意象为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言 | 第16-32页 |
·拙政园历史沿革下的水意象流变 | 第17-21页 |
·拙政园匾额楹联中的水意象生成 | 第21-30页 |
·水的文字象素及其派生 | 第21-26页 |
·文辞结构的外向与内向 | 第26-28页 |
·水气场的显性与隐性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象 | 第32-64页 |
·拙政园水意象的构成象素 | 第33-45页 |
·自然象素——成全水之生意 | 第33-34页 |
·人工象素——因水面势、得水之用 | 第34-41页 |
·时间象素——可变和永恒并存 | 第41-45页 |
·拙政园水意象的组织结构 | 第45-57页 |
·水的尺度和开合 | 第45-48页 |
·水意象的两个结构层次 | 第48-55页 |
·“水力”体现的自然和人工的秩序 | 第55-57页 |
·拙政园水意象的体验气场 | 第57-62页 |
·欲行欲止的显性气场 | 第58-60页 |
·水天一色的隐性气场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意 | 第64-76页 |
·言以传意——水意象特质的历史积淀 | 第65-67页 |
·象以尽意——水意象特质的时空显象 | 第67-71页 |
·水“流”向水“清”的显象 | 第67-68页 |
·水“清”向水“静”的显象 | 第68页 |
·水“静”向水“涵”的显象 | 第68-69页 |
·水“涵”向水“波”的显象 | 第69-71页 |
·言象之外意的叠加 | 第71-74页 |
·对立消解 | 第72-73页 |
·循环动变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结论与尝试 | 第76-88页 |
·水意象的结构抽象和特质再现 | 第77-79页 |
·水意象的时空体验和想象超越 | 第79-81页 |
·设计尝试——乳山文博中心室内空间 | 第8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