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CO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催化剂制备与性能评价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课题背景第14-16页
    1.2 草酸酯的合成进展第16-18页
        1.2.1 传统工艺第16-17页
        1.2.2 CO液相法合成草酸酯第17页
        1.2.3 CO气相法合成草酸酯第17-18页
    1.3 CO偶联制草酸酯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 载体的水热改性第20页
    1.5 负载型催化剂浸渍液研究进展第20-21页
    1.6 选题思路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2-32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2.1.1 主要原料和试剂第22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2-23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23-24页
        2.2.1 浸渍液的配制第23-24页
        2.2.2 载体改性第24页
        2.2.3 催化剂制备步骤第24页
    2.3 CO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催化剂性能评价第24-26页
        2.3.1 评价装置图第24页
        2.3.2 催化剂性能评价实验步骤第24-26页
    2.4 分析方法第26-29页
        2.4.1 定性分析第26页
        2.4.2 定量分析第26-29页
    2.5 预备实验第29-32页
        2.5.1 恒温区的测定第29页
        2.5.2 反应炉温控系统的标定第29-30页
        2.5.3 流量计标定第30-31页
        2.5.4 空白实验第31-32页
第三章 亚硝酸甲酯的制备第32-38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亚硝酸甲酯制备装置第32-33页
    3.3 实验注意事项第33页
    3.4 亚硝酸甲酯配气第33-34页
        3.4.1 配气条件第33页
        3.4.2 配气装置第33-34页
    3.5 浓硫酸滴速对亚硝酸甲酯纯度的影响第34-35页
    3.6 亚硝酸甲酯纯度检测第35页
    3.7 亚硝酸甲酯制备装置的优化第35-37页
        3.7.1 优化装置图第36页
        3.7.2 优化装置亚硝酸甲酯制备纯度检测第36-37页
    3.8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CO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工艺条件研究第38-44页
    4.1 硝酸钯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4.1.1 考评条件第38页
        4.1.2 结果讨论第38-39页
    4.2 温度对偶联反应的影响第39-40页
        4.2.1 考评条件第39页
        4.2.2 结果讨论第39-40页
    4.3 反应物原料配比对偶联反应的影响第40-41页
        4.3.1 考评条件第40页
        4.3.2 结果讨论第40-41页
    4.4 空速对偶联反应的影响第41页
        4.4.1 考评条件第41页
        4.4.2 结果讨论第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五章 载体特性及浸渍液组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4-64页
    5.1 前言第44页
    5.2 载体的选择第44-50页
        5.2.1 氧化铝结晶相的选择第44-47页
        5.2.2 α-Al_2O_3粒径及表面粗糙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7-50页
        5.2.3 催化剂寿命第50页
    5.3 载体的水热改性第50-58页
        5.3.1 催化剂活性第50-52页
        5.3.2 载体的组成和表面性质第52-55页
        5.3.3 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第55-58页
    5.4 浸渍液组成的影响第58-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74-76页
附件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年龄组多发性硬化患者对比研究及巴曲酶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机制探讨
下一篇:我国的减免税、出口退税优惠制度与WTO补贴规则--美国对我国反补贴现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