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污水厂预防冲击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国内外污水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BOD_5/COD_(cr)值法 | 第11-13页 |
·生化呼吸曲线法 | 第13页 |
·相对耗氧速率法 | 第13-14页 |
·脱氢酶活性(DHA)测定 | 第14页 |
·三磷酸腺苷(ATP)测试法 | 第14-15页 |
·细菌发光检测技术 | 第15-16页 |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耗氧速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18-31页 |
·机理分析及有关化学反应 | 第18-19页 |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 第18-19页 |
·微生物好氧呼吸机理 | 第19页 |
·耗氧速率的测定方法与步骤 | 第19-22页 |
·试验试剂 | 第19-20页 |
·试验装置 | 第20页 |
·测定方法与步骤 | 第20-22页 |
·耗氧速率测定中挥发性污泥浓度测定的必要性考察 | 第22-24页 |
·污泥浓度(MLSS)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挥发性污泥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 第22-24页 |
·耗氧速率测定方法的改进 | 第24-28页 |
·标准污泥的制备及保存 | 第24页 |
·验证标准污泥保存的效果 | 第24-25页 |
·试验参数选择 | 第25页 |
·装置改进 | 第25-26页 |
·通气量及通气时间考察 | 第26-27页 |
·搅拌速度对SOUR测定的影响 | 第27-28页 |
·污泥浓度对SOUR测定的影响 | 第28页 |
·化工污水厂来水相对耗氧速率的考察 | 第28-30页 |
·试验目的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脱氢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31-38页 |
·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原理 | 第31-32页 |
·脱氢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32-34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试验步骤 | 第32-34页 |
·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 第34页 |
·脱氢酶与相对脱氢酶活性的比较 | 第34-36页 |
·试验目的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化工污水厂来水相对脱氢酶活性的考察 | 第36页 |
·试验目的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两种测试方法的比较 | 第38-43页 |
·试验目的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含二甲苯的化工污水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含辛醇的化工污水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污水厂预防冲击技术的应用 | 第43-47页 |
·污水厂现状 | 第43-44页 |
·总述 | 第43页 |
·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44-45页 |
·相对耗氧速率的应用 | 第45-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详细摘要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