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法理差异与互补
目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概述 | 第7-20页 |
一、权利救济的一般理论 | 第7-13页 |
(一) 权利救济的概念 | 第7-9页 |
(二) 权利救济的理论基础 | 第9-13页 |
二、权利救济的历史发展 | 第13-15页 |
三、公力救济的一般特性 | 第15-17页 |
(一) 公力救济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公力救济的特征 | 第15-17页 |
四、私力救济的一般特性 | 第17-20页 |
(一) 私力救济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 私力救济的特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解析 | 第20-33页 |
一、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共同的法理基础 | 第20-22页 |
(一) 共同的法理基础─社会契约论 | 第20-21页 |
(二) 权利救济价值的一致性 | 第21-22页 |
二、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法理价值差异 | 第22-29页 |
(一)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正义价值差异 | 第22-24页 |
(二)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秩序价值差异 | 第24-25页 |
(三)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效益价值差异 | 第25-28页 |
(四)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自由价值差异 | 第28-29页 |
三、权利救济路径的互补性 | 第29-33页 |
(一) 私力救济中的“公力”因素 | 第29-31页 |
(二) 公力救济中的“私力”因素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我国权利救济体系的完善 | 第33-43页 |
一、影响权利救济方法选择的因素 | 第33-37页 |
(一) 社会发展程度 | 第33-34页 |
(二) 文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三) 利益的计算 | 第35-36页 |
(四) 对审判信任与否 | 第36-37页 |
二、我国权利救济体系的现状 | 第37-39页 |
三、我国权利救济体系的完善 | 第39-43页 |
(一) 确立公力救济的核心地位 | 第40页 |
(二) 对私力救济的选择、提升和排除 | 第40-41页 |
(三) 发展二者融合而成的社会型救济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