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 1 植物铁吸收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植物的铁营养 | 第13-14页 |
| ·植物在缺铁胁迫下利用铁的机理 | 第14-16页 |
| ·铁载体IRT1基因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IRT1基因的结构 | 第16-17页 |
| ·IRT1基因的功能 | 第17-18页 |
| 2 苹果的叶片不定芽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 ·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 | 第18-19页 |
| ·苹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影响农杆菌遗传转化率的因素 | 第23-25页 |
| ·苹果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不同继代培养次数对八棱海棠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27-3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 ·培养方法 | 第28页 |
| ·调查与统计 | 第28-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 ·不同继代培养次数对八棱海棠离体繁殖的影响 | 第29页 |
| ·不同继代培养次数对八棱海棠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继代培养次数离体新梢上叶片遗传转化的转化率 | 第30-31页 |
| 3 讨论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八棱海棠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3-4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 ·材料 | 第33-36页 |
| ·方法 | 第36-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八棱海棠继代时卡那霉素的确定 | 第38-39页 |
| ·再生卡那霉素选择压的确定 | 第39页 |
| ·农杆菌菌株类型对八棱海棠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Km加入时间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0页 |
| ·加入头孢霉素的MS_0清洗时间对GUS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AS加入的方式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不同培养方式的继代苗对八棱海棠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 讨论 | 第42-45页 |
| 第四章 转IRT1基因八棱海棠植株的获得与检测 | 第45-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53页 |
| ·材料 | 第45-47页 |
| ·方法 | 第47-5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 ·转基因株系的获得 | 第53页 |
| ·转基因八棱海棠植株的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 第53页 |
| ·八棱海棠抗性植株的生根检测 | 第53页 |
| ·转基因八棱海棠植株的PCR检测 | 第53-54页 |
| ·转基因八棱海棠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54-55页 |
| ·缺铁性检测 | 第55-56页 |
| 3 讨论 | 第56-59页 |
| 全文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